“双减”政策,是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角度重视教育,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重构良好的教育生态,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增加服务功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所以它是改变教育生态的重大教育改革,也是教育本真的回归。“双减”政策落地,就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发挥好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完成“减负”与“增效”这一时代答卷?我们认为,“双减”工作的重点在学校,关键在课堂,主体在教师,根基在师生、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双减之下,学校重点要在以下六个维度做好“提质增效”。
一、课堂提质增效
“双减”,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对重构课堂的一种难得机遇,更是为此开启课堂寻变之旅的必然选择。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过去学生的学习效益,通常是建立在校内课时的延长和大量的刷题,校外的培训补习和重复的训练基础上的。然而“双减”的大政方针之下,仅靠时间的维度和既有的常态,来提高学习效益的路径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课堂的寻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便乃当务之急。“双减”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学校,让课程学习回归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减负的根本所在。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做好课堂教学变革,就要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纲,以重构学校一日生活为格局,以学科教学育人为总主题,以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持续推进学校课堂教学变革,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
西安外国语学校“名校+”共同体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大教育教学实施中过程公平和内容公平的力度,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从而实现高质量育人的目标。我们认为,唯有学生感觉幸福快乐,唯有成全成就学生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减”。所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是从根本上夯实“双减”工作持续、有效落实的关键。我们以“聚焦思维发展,构建高效活力课堂”为抓手,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减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足。
二、课改提质增效
要真正实现“双减”工作,必须持续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双减背景下学校课改的方向在哪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以及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和高考改革,使课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即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和素养本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牵引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而“双减”政策,则成为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为其提供外在推力。“双减”不是一时之策,必将带来牵动基础教育全局的深刻变革。我们的课改,必须基于“双减”背景,服务“双减”目标,使学校成为高质量育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为课改的深入推进指引了方向。
西安外国语学校“名校+”共同体的课改重点打造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我们学校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打造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为契机,坚持五育并举,健全学校美育教育,开足开齐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开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布艺画、面塑、剪纸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学校自2015年开始,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和古老的民间艺术布艺贴画引入课堂,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发扬,让优秀文化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在2021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第三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公示名单中,我校布艺画、面塑入选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
学校还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和重要节点,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实践,广泛开展中小学生传统文化专题教育活动。汉字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不仅成为了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还为中小学生搭建了品味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平台,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为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作业提质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作业布置方式,实现作业的提质增效。教师要变反复刷题,重复训练,无效低能的题海战术,为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占有大量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精选题目,分层次、分对象设计作业,个性化、弹性化布置作业,既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让一部分学生“吃得好”,还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得了”。
四、课后提质增效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侧上下功夫。中央要求“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以实施课程标准、着力提高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话,那么,学校课后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面对“双减”政策,我校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以及学校教师资源、校本周边资源和学生成长现状等,科学地设置特色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结构,进一步完善了“琢玉”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领域。通过“扎根课程的教室课堂,校本课程的活动课堂,社会实践的行走课堂”,积极促进课堂样态的转变,用丰富的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成长设计全面而又个性的助力系统,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两位同学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人形机器人任务挑战赛”一等奖。
我校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打造“行走课堂”系列实践课程,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各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满足学生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与玩中体会快乐。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学园,也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幸福生活的家园、赏心悦目的花园、放飞大自然的田园、尽情嬉戏的公园和陶冶情操的博物园。从而使孩子们爱上学校,向往学校,迷恋学校。
五、管理提质增效
在落实“双减”中,教师们扛起重任,除常规性教学工作外,还包括育人及专业能力提升等重任,多重压力下,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的提质增效也“迫在眉睫”。
在“双减”工作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教师才是政策最直接的推动者、实施者。“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让教师有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是所有矛盾与问题的化解者。因此对于教师的关爱和助力则尤为重要。为此,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也努力做到“一增一减”,即减的是教师发展的被动性,增的是教师发展的主动性。
管理的提质增效重要要围绕着服务一线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教师的劳动权益,体谅教师的工作难处,支持教师相对独立的教育工作,为教师减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可能减少非教学任务对老师的干扰,尽可能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给老师们留有弹性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把约束性的“红绿灯”换成引导教师主动作为的“导航仪”。 让教师们放松身心、储备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与学习,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在制度设计层面要考虑教师的多方面需求,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学校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当教师精力充沛、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时,最大的获益者是学生、是学校。
另一方面,对教师的关爱与体贴,呵护与尊重,也很重要。校长要做到有同理心、共情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换位思考。做一个亲切、可信任、有担当的朋友式校长,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同时,调动一切因素和力量激励教师,从精神上激励,从人文上激励,从专业成长上激励,让教师能够随时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够充分感受职业的幸福,这样教师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六、家校提质增效
“双减”是学校与家庭育人格局的大调整,目的就是“让学习回归校园”。家校共育也从概念变成了学校的新常态,所以当下的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主要趋势。要实现“双减”的政策目的,家校沟通的提质增效势在必行。
首先要积极疏通家校沟通渠道,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完善家校育人机制,引导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双减”举措,全面推进学校“减负提质”行动。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引领孩子成长,共同应对“双减”这个新命题。
其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议,举行家委会座谈等形式,大力宣讲“双减”政策,给家长和孩子心理减负,同时深入摸排家长面临的真问题、真困难,及时疏导解决,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形成减负“共识”。当然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还需要家长在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积极充当学校教育有益助手的同时,尊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自主权,各尽其责、各履其职。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出发,这才是“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最佳状态。
“双减”给学校教育以更大的责任和空间,学校唯有通过“提质增效”的变革,在“变”中建构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才能不辱使命,担当重任,真正实现减负和绿色育人双目标!
“双减”因“生”而减,从“情”出发,有了政策支持,有了学校的统筹规划,有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加上家长的理解配合,只要所有教育人能够感其所感,行其所行,解其所惑,达其所成。一定能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最好的平台。希望所有教育人携手共进,一起做那个在“双减”的路上最美的前行者。
编辑:张梦洁
上一篇:陕西省首届中小学优秀作业案例展示活动暨教育科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中考体育增分数不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