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产业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梯度进阶”为核心理念,系统构建“产业实战-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三融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础普及-培优提升-精英强化”的递阶式育人路径,全面提升新商科人才的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
深耕产业实战:夯实基础实践能力
学校打造“课内实验-校内实验室-校企平台”三维实践载体,建成系统分析与决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创业管理教育实训中心三大核心教学平台。纵深推进产教融合,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园、西安纺织集团公司、陕西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10余家领军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迭代实习内容、优化实践形式、突出核心能力培养,确保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各环节。
聚焦学科竞赛:激发创新发展潜力
学校布局“通用赛事+纺织特色”双轨竞赛矩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认可的84项通用型赛事和“溢达创意大赛”“纺织外贸跟单大赛”等行业特色竞赛。创新构建“专职秘书协调+竞赛导师指导+课程体系赋能+平台实战练兵”四位一体支撑模式。近年来,商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覆盖面逐年提升,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获奖1000余人次,并实现学校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2024年斩获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82项,同比增长241%。
强化科研训练:淬炼精英学术实力
学校于2019年启动“英才计划”,依托“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研究”三早机制,每年遴选15%~20%拔尖本科学生进入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前参加科研训练,强化高阶创新能力;依托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纺织经济及企业管理创新战略联盟、“一带一路”纺织发展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开展前沿研究。近年来,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2024年姚伶俐、原宁宁同学获全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论坛二等奖并作主题报告。
通过“三融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贯通了产业需求、学术前沿与能力进阶的三维坐标,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竞赛科研互哺的良性循环,不仅塑造了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生态,更为区域行业发展注入了青年智慧动能,彰显了地方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更多知行合一的商科英才。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银发挥毫传师道 青春承墨续书香 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