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讯 > 正文

重庆工贸职院:高职院校赋能乡村振兴“加速跑”

教育时讯 华商科教 2025-05-23 09:20:02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地落实落细,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与智力优势,开展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人文等多方面的研究、实践与帮扶,打造可供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本,更好地“焕新”乡村面貌和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地落实落细,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与智力优势,开展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人文等多方面的研究、实践与帮扶,打造可供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本,更好地“焕新”乡村面貌和乡村治理。

  5月22日下午,由重庆市委网信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导,华龙网集团主办的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地探访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image.png

学校开展“青年助农行 建功新重庆”实践教育活动。学校供图

  以党建“先手”,聚队伍合力

  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作为重庆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庆市“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新路径,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规划,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更显“农味”,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职教作为。

image.png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唐玉林(右3)赴巫溪县长桂乡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学校供图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示范”三级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为此,学校精心选派对口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在巫溪县长桂乡,学校派驻孔梁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志祥与金桂村驻村第一书记戴晓伟,深入基层了解村民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通过吃住在村的工作队联合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帮助村民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image.png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晏致涛(左2)带队赴巫溪县调研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学校供图

  同时,学校将乡村振兴实践纳入思政教育体系,推动“乡村育人”与“育人兴乡”双向循环。例如,学校与巫溪县长桂乡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两个;学校健康学院师生在老鹰茶种植基地参与育苗实验,既巩固专业技能,又为乡村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进站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的“磁珠法提取鸡血基因组核酸”项目,被纳入生物技术行业职业技能比赛的实操赛项,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爱农村的青年工匠。

  以产业“搭桥”,活源头之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围绕巫溪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布局和长桂乡“五朵金花”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长桂乡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

  产业兴,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农民。派驻孔梁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志祥深有感慨,立足于长远,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李志祥带领孔梁村从振兴产业入手,发展老鹰茶、扩大烤烟规模、抓好袋料香菇种植,打好乡村振兴基础。

image.png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徐安书教授(左2)受聘巫溪县“红池候鸟”专家并前往巫溪县长桂乡指导老鹰茶扦插育苗。学校供图

  学校科研团队破解技术难题,教授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通过扦插育苗技术,将老鹰茶规模化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余亩,并扶持巫溪县长桂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商标、建设茶厂,推动传统“土特产”向标准化商品转型。

  同时,驻村工作队引入学校小微项目资金,巩固袋料香菇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为留守老人、妇女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2024年,仅仅是孔梁村的烤烟种植面积就增至498亩,产值近300万元。

  金桂村驻村第一书记戴晓伟,则紧扣“产业兴旺”目标,在学校党委支持下,打造“135”产业布局,即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形成高架面条、干副食等40余种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3个一百亩”种植产业——黄花、高粱、油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中药材500亩。

image.png

开展“大手牵小手 圆梦共成长”暑期伴学行动。学校供图

  驻村是前线,学校筑后方。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推动科研成果向乡村一线转化。不仅支持驻村工作队,深入乡村为农户种植、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入选“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学校”,巴渝建工、服装设计师(缝纫工、制版师)、健康养老入选重点培训专业。

  以治理“布阵”,绘乡村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铸魂”,也要“塑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乡村治理,以文化浸润培育文明乡风,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帮扶、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为乡村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振兴转变。

  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接国家所向、成渝所需,紧贴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同频共振。

image.png

李志祥在长桂乡万古中心小学校开展“云端艺术课堂”。学校供图

  学校优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推进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人文教育有机融合。以课程实践与社会活动为载体,优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学校将乡村振兴课堂开在一线,将乡村变成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生动课堂,组织师生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开展直播带货、老鹰茶种植、关爱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活动。

image.png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到村开展高粱种植。学校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坚持将乡村振兴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选优、育强、用活”的驻村后备力量“链式”培养机制,推动驻村后备力量“量质双优”,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蓄好“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但要有解题公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施策,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重庆工贸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年深耕,重庆工贸职院赋能乡村振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实践构建智慧乡村、数字乡村,让更多“重工贸经验”成为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共同绘就新时代校地共建的“富春山居图”。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员皆导师参与学生成长 西安一学校国家级课题开题打造思政教育新范式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