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讯 今年2月,由山东大学牵头组建的山东应用数学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成为首批公布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历时8个月后,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山大揭牌,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究竟要建什么,如何去建?山东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和不断创新,通过聚焦双一流建设来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交出了一份自己的“山大答卷”。
(媒体采访团实地参观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集中办学资源,推进学科多位一体重点建设
“目前,山东大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3个学科进入国际主流学科排名前100,金融数学、生殖医学等研究领域世界领先。”山东大学副校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易凡介绍,学校通过聚焦五大优势学科领域,集中配置办学资源,全力推进学科要素多位一体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大学的数学学科一马当先。学科创立国际公认的“非线性期望”中国学派,构建国际密码中国话语权,相关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新增国家级科技平台2个,2人获未来科学大奖,1人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人获陈省身数学奖,ESI全球排名第72位。同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快速发展。目前,控制科学与工程ARWU世界排名51-75,通信工程ARWU世界排名76-100。
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理论化学方面,山东大学正在引领国际前沿,功能晶体材料生长技术和有机硅化学理论,攻克国防“卡脖子”难题,相关专业也入选国家一流专业。目前,化学学科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Nature Index全球排名第38位,ESI全球排名第70位,进入前0.52 ‰。学科汇聚融合成效显著,化学与物理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等学科协同发展,药理学与毒理学ESI全球排名第76位,进入前0.79‰,化学工程ARWU世界排名76-100。
胶体与界面化学引领国际前沿,有机硅化学攻克“卡脖子”难题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部长王志鹏介绍,山东大学的材料学科在“材料液态结构及热物理性质”领域也是国际领先,他们的新型铝合金材料和碳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高铁和飞机项目,ESI全球排名第81位,进入前0.84‰,纳米科学与技术ARWU世界排名51-75。该学科还引领带动工程领域其他学科快速发展,比如,工程学ESI全球排名进入前0.34‰,矿业工程ARWU世界排名第48位,仪器科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ARWU世界排名51-75,岩土工程方向在重大地下工程建设的突涌水定量预报技术实现原始突破,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成兰铁路等全国200余个重大工程。
百年山大,文史见长。在中国古典学术领域,山东大学的“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研究优势全面确立,儒学研究“山大学派”初见端倪。其中,“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杜甫全集校注》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该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2015年成功举办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造多项历史纪录,令人激动和欣慰。
“古文、古史、古哲、古籍” 优势确立,儒学研究“山大学派”初见端倪
随着临床医学与重大疾病领域的不断发展,山东大学的生殖医学也取得不孕症遗传发病机制与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研究引领性突破,攻克辅助生殖技术重大临床难题,心血管重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目前,临床医学ESI全球排名进入前0.85‰,医学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引领带动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快速发展,生物工程ARWU世界排名第38位。
发挥学科优势,催生新学科增长点
“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对此,山东大学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一校三地办学优势,大力实施“学科高峰计划”、“学科激励计划”和“学科整合调整计划”,超前布局战略新兴交叉领域,强化“优特新”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学科“瘦身、长高、变强”,构建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打造了济南-威海-青岛错位布局、一体发展、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
山东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围绕学术前沿、国家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需要,构建交叉性平台、项目、团队支持体系,推进新兴交叉领域发展成效明显。
在文理交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引领世界前沿,非线性期望前沿科学中心入选教育部珠峰计划培育行列;“科技考古”形成国际比较优势,获批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蓝绿经济、司法大数据、社会信息学等逐渐成长为新学科增长点。在理工融合方面,“数据科学”打造新特色,山东应用数学中心入选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首批建设名单;“能源系统控制”形成新优势,获批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
除此之外,“医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稳步推进,牵头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智能医学工程、医疗机器人、仿生生物材料等交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介绍,要瞄准最新国际前沿,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集中力量、优化结构,主动凝练学科方向,组织一流科学研究,凝聚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任务、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建成世界一流学科高峰。
聚力原始突破,推动学科方向跻身世界前列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那就要有国际领先的成绩,有跻身一流学科的能力,目前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密码学、岩土工程、生殖医学、晶体材料等几个学科已经走在前列。
在金融数学方向开创“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新领域,成为国际公认的“非线性期望”中国学派。密码学方向首次提出模差分比特分析理论,牵头制定了国际密码算法标准(SM3),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专门设计加密算法,有效保障了航天安全通信。在岩土工程方向,在重大地下工程建设的突涌水定量预报技术实现原始突破,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成兰铁路等全国200余个重大工程。生殖医学方向突破不孕症遗传发病与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我国在生殖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入选“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心血管研究方向揭示心血管重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晶体材料方向突破大尺寸高品质碳化硅、氧化镓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制备“卡脖子”难题,为无线通信、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提供了急需的器件材料;大尺寸晶体生长自制设备实现了进口替代。
樊丽明介绍,2020年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点,学校将面临国家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集中考核,山大要坚持“四个面向”,对接产业链完善学科链,优化学科结构、学科生态,推进学科现代化成效显著。
在学科布局方面,山东大学立足一校三地办学定位,坚持错位布局、集群发展,统筹布局一校三地学科群、学科和学科方向,推动紧密联系的学科实现空间汇聚、集群发展,形成了各具校区特色的学科集群和良好学科生态。除此之外,山大实施学科激励计划,统筹不同学科相互支撑关系和聚群效应,着力推动力学、动物学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建设,补齐学科链,与“学科高峰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协同发展,构建共生、互补、出新的健康学科生态和学科链。统筹推进学科专业现代化工程,布局新能源、半导体材料、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机器人工程等“四新”学科和本科专业,整合撤并了一批老化弱化学位点和本科专业,有效控制了学科专业数量,提升了学科基准水平。
欣逢盛世,奋楫扬帆。百廿山大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和融合发展,以“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下一周期规划为契机,谋划实施“学科融合创新计划”,以现有优势学科为基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推进重点学科集群建设,超前谋划布局战略新兴交叉学科和学科方向,推动学科更新换代和学科现代化,着力汇聚一流师资、搭建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学科高峰,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山东大学聚焦双一流建设
上一篇:用心培育,静待花开——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召开期中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