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首页列表 > 正文

学校兴起学农热 学生也过丰收节

教育首页列表 北京晚报 2019-11-01 10:38:10
[摘要] 压花泥、学织布、掰玉米、烤玉米,孩子们在学校公众号上总结“学农一周,受益一生”……

  压花泥、学织布、掰玉米、烤玉米,孩子们在学校公众号上总结“学农一周,受益一生”……今年秋天,北京的孩子们享受丰收,不再停留在网上“种菜”,纸上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越来越多的学校流行起让学生务农。

  在顺义区高丽营学校,学生下地“种田”已经有三五年历史了。每年,学校的学生“自留地”都由各班承包种粮种菜。该校主任曹丽苹说,让学生有机会下田劳动,收获的绝不仅是一种技能。她倡议:“学农应该在北京市更多中小学推广,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亲近家乡的土地,让他们从田地里汲取养分。”

  幼儿园

  自己种菜治挑食

  每到10月,妙峰山民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就进入了“丰收月”。前段时间,孩子们已经挎着小竹筐、推着独轮车兴高采烈地奔向了幼儿园里的种植园。田垄上,孩子们走得轻车熟路,每个人都要和绿油油的蔬菜拍照留念。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有的摘、有的收,各司其职——辣椒藏在绿油油的叶子下面,孩子们耐心寻找着;葫芦爬得太高了,老师搬来梯子,孩子们勇敢地爬上去摘……

  “幼儿园设计了一套生态田园课程,覆盖小中大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田间地头的快乐。”妙峰山民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于德彦说,“孩子们对自然充满好奇,但日常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土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的习惯,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周,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计划去挖白薯。一位老师说:“孩子们会把白薯带到厨艺坊加工,制作成美味的食物分给幼儿园里的保安、厨师,让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而且通过学农,孩子们感知到丰收的来之不易,挑食的几乎没有了。”

  小学

  从石榴大丰收说起

  八中京西附小三年级的学生今年迎来了石榴大丰收。但摘石榴可不光是爬树伸手的事儿,反倒充满了仪式感:首先,老师们精心组织了一场“石榴节开幕式”,分别从石榴的特性、历史、寓意、营养价值等角度引领学生了解石榴。每个班都成立了石榴“粉丝团”。三年一班开展了“我为班级画班徽”“亲手制作班级吉祥物”活动;三年二班的同学们创作了诗歌《赞石榴》;三年三班挺洋气,在老师杨利利的带领下,创编了以石榴为主题的英语绘本;三年四班走传统路线,讨论石榴的功效和作用;三年五班创作了以石榴为原型的卡通人物;三年六班办起了石榴画展……

  “这只是我们学农的一小部分内容。”八中附小三年级年级主任张晨梦介绍,全校每个年级都要过丰收节,学生的一些“城市病”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治好了:比如有些学生害怕虫子,学农一学期,跟土地亲近了,对虫子也不怕了;还有一些学生习惯独来独往,学农一段时间,自然融入了集体。“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是育全人,通过学农,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热爱自然,享受生活。”

  张晨梦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农的课程也应该有所调整。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劳动的同时,可以参加二十四节气课程,尝试着跟着节气生活。“我们学校的高年级学生人手一本节气手账,每个节气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学生们日常用得上,自然就学得进去。”

  八中京西附小还有节气“早预报”。张晨梦说:“学生们会提前收集即将到来的节气信息,发布给同学和老师们,或者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重阳节的时候,大家会做重阳糕,以茶代酒,喝菊花茶。同时,这个节气之后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动植物变化都会预报,引导大家一起观察生活。”

  中学

  累到满头大汗也没人偷懒儿

  “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要是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了。”曹丽苹说,我们倡导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务农吃点苦,很有必要。

  在顺义区高丽营学校,学生在校园里种地的活动已经开展了好几年,曹丽苹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都勤快了,而且体验到了劳动不易,很多细节都让我很感动。今年5月,我们组织集体种玉米,开始有些老师也带着‘偏见’,担心学生们不会用农具或者怕脏,结果学生们越干越起劲儿,最后满头大汗了都没有一个人耍赖偷懒儿,喊苦喊累。有些学生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晒戴着帽子,干到最后就顾不上了,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进这种氛围了。”

  一零一中学的学生们齐心合力,完成了从耕地到移植油菜苗的全过程。大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团体的快乐,同时感恩现在美好生活的一点一滴:“相信以后大家在饭菜不合口味时,会多加体谅,不再浪费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现状

  去年7万中小学生学工学农

  其实早在2015年10月,北京初中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就已经启动,到目前本市已经初步构建了学农学工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了学农学工教育课程平台,实现了学生在网上自主选课。

  市教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市2018年累计有7万中小学生学工学农,但较之百万中小学生的总量,这一比例还不算高。记者采访时也发现,有些学校尚未开设学农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大部分学校给出的理由是场地有限,还有些“软件”也暂时没跟上,比如在北京市中学生学农教育平台,课程资源中显示的仍是“2016年学农教育课程框架”。

  这种局面正在改善中。市教委主任刘宇辉此前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孩子需要什么教育,我们就应该提供什么教育。我们的目的是扭转功利化倾向,倡导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倡导学工学农活动,培养孩子、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使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今年高考,学农直接入题了。英语大作文是看图说话,让考生结合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描述摘西瓜的学农体验。有考生说,这个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没练过类似的题目,但在中学期间有过学农体验,对其中的细节印象深刻。今年7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再次明确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有些地方已经先动起来了。目前,门头沟区多所学校开设了与劳动相关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以走进大自然,春季体验播种,夏季体验为农作物除草、施肥,秋季体验收获,冬季总结一年的收获体验;丰台区学农教育项目学校从最初的2所扩大到13所,这些学校通过学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光荣;东城区也提出,校内外资源要结合,让学生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

  花絮

  老师也没种过田 爷爷奶奶来帮忙

  学生学农,大部分学校的老师要先吃小灶,但这“补课老师”可不好找。

  “老师也不会种田。伺候个辣椒、向日葵之类的,还可以上网查查,照猫画虎,但真正种庄稼,大家就傻眼了。”一位农村小学老师透露,“为了不露怯,我们想请学生的父母帮帮忙,结果一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家里都不种地了。最后来的行家全是爷爷奶奶辈儿的。”一所开设了学农课程的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孩子们学农,老师也受锻炼。现在一个个儿又会种地又会做饭,自理能力响当当。”


编辑:李欣童

相关热词搜索: 学校 学农热

上一篇:人民观察:“减负”这朵“善花”,合力才能结好“善果”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