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高校动态 > 正文

广州大学城第一个设门禁高校:出入校区要刷身份证

高校动态 羊城晚报金羊网 2019-10-10 09:50:13
[摘要]中大东校区开始使用门禁系统,其他高校学生盼借道传统能保留
\

  中大东校区开始使用门禁系统

  其他高校学生盼借道传统能保留

  在广州大学城生活工作上学的你,是否曾有借道大学校道的经历呢?如果你有借道大学城内的中山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东校区的习惯,以后记得带身份证。羊城晚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东校区主要出入口开始设置门禁系统,其中一套门禁已安装并使用。据悉,门禁系统将减轻中大校园管理中的各类隐患。从门禁这几天运行情况看,也并非笼统“限外”。

  中大东校区门禁月内装好

  已经安装的门禁系统,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西路交界处。羊城晚报记者10月7日现场看到,门禁的外机由闸机、人脸识别系统、刷卡系统组成。想通过该门禁进入校园,人员需要通过刷脸、身份证、保安开启门禁人工放行等方式进入。

  有别于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西路交界入口,记者在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东一路的另一个中大东校区入口看到,该处入口暂时没有安装门禁系统,入口处有保安甄别抽查进出校园者。对于经甄别抽查需要登记入校的人员,该入口采取人工登记的方式放行入校。

  “所有门禁,预计在本月内安装完。”10月8日,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山大学保卫处获悉,除了目前已安装门禁系统的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西路交界处出入口,中山大学东校区北门、生活区大门、明德园、体育馆、西门、中二横路东、中二横路西等七处出入口将陆续安装门禁系统。

  借道和外卖快递小哥怎办

  广州大学城在建设之初,便以开放著称,学生早已习惯借道不同学校。羊城晚报记者10月9日在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看到,大部分高校均以主要出入口设保安亭作为甄别抽查入校人员身份之手段。有的学校,则在宿舍区或者图书馆安装门禁系统甄别进出人员身份。中山大学则是大学城内第一个将门禁系统设在校园主要出入口的高校。

  由于此前中山大学在海珠区的南校区对进出人员的管理,曾被认为是“限外”,此番中大东校区的门禁安装亦引起大学城内学生注意。

  “从安保角度考虑我理解中大的做法,但希望能留一些空间给其他高校学生。”一名华师学生告诉记者,中大东校区和大学城内不少师生喜欢前去的“GOGO新天地”商场,以及众多小吃店云集的贝岗村距离很近,她早已习惯从华师出发穿越中大校道前往上述两个地方,希望中大能为大学城其他高校师生借道通行提供方便,也希望其他高校保留高校间师生相互借道传统。

  “实在不能借道也没办法。”一名广中医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常常穿越中大校园去大学城北地铁站。如果确实是出于安保原因不能穿越他也理解。

  “社会人员合理进入校园的需求,希望也能通融。”有中山大学的学生表示,门禁也应考虑外卖和快递小哥的入内需求,因为不少学生点外卖收发快递,均需要小哥近距离服务。

  校方称可控制无关人员入校

  羊城晚报记者连续观察多日发现,中大大学城新门禁并非笼统“限外”。10月7日和10月9日,记者均看见非中大学生在门禁处出示身份证,刷卡通行或被保安人工放行之情形。10月9日上午,记者还看到有声称自己是中大旁广外的学生在没有出示身份证下在门禁处要求借道回校,被保安提醒“下次记得带身份证”并人工放行。

  “设置门禁系统,主要是为了精确记录进入校内的校外人员信息。”中大保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没有门禁系统,校外人员入校后身份难以甄别,以往很多外来人员出现在中大生活区,一旦打扰到学生也难以追溯其身份和行踪,现在有了门禁系统就能精确记录进出校园人员的身份信息,管理起来更加便捷。而门禁系统招投标文件附件《中山大学东校园校门门禁系统建设项目用户需求》则显示,“学校拟通过在校门出入口安装人脸道闸建设校园门禁系统,实现控制与校园办学无关人员入校的目标,建设宁静优雅、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

  传统课堂上,每节课通常由一个老师单独完成。谢家湾小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重点,鼓励学科关联性强的教师合作教学,由两名或多名教师协作打造“合作式”“差异化”“应用式”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传授多学科知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一年级语文课《影子》的课堂上,老师让接受新知识相对较慢的学生朗读纠错,确保“读准字音”;让学生观察练习,确保“会写4个生字”;组织同桌玩识字游戏,确保“会认11个生字”,从而让读写认都达到课标要求。对语言表达能力强、接受新知识相对快的学生,老师则编儿歌描述与影子相关的生活情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让同学们一起讨论“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引导他们拓展知识面。

  讲授四年级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时,老师展示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环节让同学们通过测量归纳出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性质,通过用压舌板、积木和工字钉等材料制作平行四边形,体会其易变形的特性。学生做完这些后,推荐一人介绍探究结果,其他人补充修正,老师则负责点评和归纳总结。“我们没有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四年级三班的数学老师伍丽霞说。

  六年级学生学习“比例”的概念后,老师鼓励每位学生按照比例制作蜂蜜柚子茶等饮料、根据黄金分割比例帮助妈妈选择合适的高跟鞋。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老师一味强调的“讲、练、背”的枯燥做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有的结论是对的,有的不对,自己总结后再经过老师点评,理解起来就容易,记得也更牢。”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蓝天说。

  过去,一名老师往往教多个班的同一门课程,老师与每个班的学生交流时间都比较少。谢家湾小学探索一名老师教一个班的多门课程,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更多,既促进师生交流,又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互补。

  教体育的郭老师以前教6个班的体育课,课改后他教一个班的数学和体育,将跑步、跳远等体育运动元素融入加减乘除教学中,同学们学习兴趣大增。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20个班中一直名列前三,获得学生和家长一致认可。

  融合拓展课程体系

  大多数小学现在都开设了三级学科课程,科目偏多、内容交叉重复。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介绍,谢家湾小学在确保国家课程标准、内容不减不降的前提下,把地方、校本课程融进国家课程,构建以学科课程为核心、社团课程为补充、环境课程为基础的新型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小梅花”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样做既避免了交叉、重复和脱节,又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和跨学科学习。”刘希娅说。

  语文课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后,老师会先讲授语文课关于办小报的基本知识,等学生收集整理创作小报的素材后,再讲解信息技术课关于用电脑制作电子小报的知识。同学们通过办报既训练了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又学习了基本的电脑操作。学校将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中《难忘小学生活》同品德与社会课中《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整合成为一堂课进行教学,生动地表达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难忘记忆。

  通过改革,谢家湾小学将三级课程体系的十几门课程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艺术等七门课程,只用原来60%的时间即可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引导同学们开展学科专题活动和社团活动。

  画沙画、做航模、跳拉丁舞、拼七巧板、学电脑编程……每天下午两点,学校各功能室里热闹非凡,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孩子们因为同样的兴趣,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现在的谢家湾小学共有生活实践类、艺术创作类、思维拓展类、体育锻炼类等200多个社团,几乎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社团。

  辩论赛、演讲赛、新闻评论、超市购物等500多个学科的专题活动,同学们不仅乐于参加,还潜移默化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一至六年级的语文专题活动都有辩论活动,每个年级根据同学们的接受能力设置辩论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生活热点设置主题,以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语言交流、逻辑思维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六年级设置的“生二孩利大还是弊大”“事业型家长和居家型家长哪个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等话题,还引起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兴趣,他们特别想通过辩论了解自己孩子的态度。

  “很多情况下,人们把德智体美劳划分为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实际上人的德智体美劳,人的精神、素质和能力是不可分的。怎样把思想性、道德性、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情绪爱好、兴趣养成融为一体?这非常值得我们探索。”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说,“谢家湾小学探索的课程整合改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是学校的创新和创造。”

  让孩子们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如何让孩子们充满兴趣地学到知识?谢家湾小学用许多细小的事情来影响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环境和过程中找到乐趣。

  学校取消了统一的上下课铃声,让每个班级自主安排时间;取消了全校一个步调的大课间操,改由各班级自己创编课间操;每节课也不再统一为40分钟,而是按不同的课程划分为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较短,老师在上课20分钟后就组织课间休息,让他们更容易适应小学生活。

  长短课的灵活调节,保持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以往学生户外运动量不够,“小眼镜”“小胖墩”多的问题,学校将体育课由原来每周3节、每节40分钟改为每天一节、每节60分钟,几年坚持下来,学生近视率明显降低、超重学生明显减少。

  谢家湾小学的校园里,处处都着意营造“乐学”氛围。在学生照片墙上,定期更换同学们在学校的生活照,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楼道、会议室、校长办公室,展示着各种学习作品,同学们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学校老师也及时挖掘发现好人好事,并在集体朝会、学校公众号、校长公众号、教师群、家长群等多种平台分享。

  在全天开放的大礼堂、博物馆和聊天室,在操场、过道和绿化带都安放了桌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读写讲练。学生的长方形课桌改为了圆弧课桌,便于学习讨论;老师上课从讲台“站桩”变成了走进学生中间交流、参与学生学习讨论,课堂洋溢着师生积极互动、相互启发的氛围。

  “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刘希娅说。谢家湾小学实行小干部人人轮流当、合唱节人人上舞台、体育课人人进赛场、领奖台人人受表彰。通过“人人参与”,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绽放光彩。抽样调查显示,谢家湾小学95%的学生感到在校学习“很快乐”。


编辑:李欣童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 门禁

上一篇:辽宁教育系统推出30项简政放权事项深化“放管服”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