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中学动态 > 正文

诗词社团在西安校园“生根开花”

中学动态 西安日报 2025-11-04 10:54:08
[摘要]赏析、诵读、飞花令、主题闯关、诗词课本剧……当下,各具特色的诗词社团已在西安多所中小学“生根开花”。

  原标题:诗词社团在西安校园“生根开花” 创新教学让古典诗词焕发强大生命力

高新三初的“中华经典诵写讲”社团课。(学校供图)

  赏析、诵读、飞花令、主题闯关、诗词课本剧……当下,各具特色的诗词社团已在西安多所中小学“生根开花”。它们不再是课外活动的点缀,而是传承中华文脉、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平台。一股清新的“诗词热”正伴随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席卷古都校园,千古佳句在青少年的诵读声中焕发新的生机。

  社团沃土滋养诗意童年

  窗外阳光正好,室内诗声琅琅。近日,在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小学“青青子衿”社团课上,语文老师刘佳正带领孩子们沉浸于《题临安邸》的意境之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诗人林升为什么会在墙壁上题写这首诗?”刘佳一个个问题抛出,孩子们纷纷举手,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踊跃回答。经过一番探讨与引导,刘佳总结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愤慨,以及深切的忧国之情。”从精准的字词解析到深刻的主旨升华,课堂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这种深入浅出的诗词教学,是青年路小学培养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常态。近年来,该校在诗词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屡获佳绩:2022年,先后夺得莲湖区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特等奖和西安市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二等奖;2024年,在莲湖区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第一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校系统化、多层次推进诗词教学的不懈努力。

  “我们非常重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刘佳告诉记者,为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校园广播时常会传来学生诵读和赏析经典诗词的声音;学校定期举办的“诗词过关”活动,扎实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各班级开展的“赛诗会”以及社团的古诗深度赏析、古诗竞读、飞花令等活动,则为那些热爱古典文化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提升自我的广阔平台。

  社团活动中,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与深厚功底令人惊叹。语文老师杜玲以“花”为题,组织学生开展“飞花令”游戏,孩子们思如泉涌:“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句接力持续了5分钟,孩子们仍佳句频出,腹中诗句似取之不竭。

  “我从5岁就开始背诵古诗词,尤其喜爱苏轼的《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现了诗人面对坎坷的从容与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五年级学生吝钰涵说。她的同学贾赛帝尔则对唐诗情有独钟:“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明白,新生事物和力量是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的,要积极向前看。”

  趣味教学让经典传承有新意

  “原来沙漠无风时,炊烟真的会笔直向上!”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中华经典诵写讲”社团课上,一段沙漠炊烟的短视频让学生顿悟——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景象,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真切可感的画面。

  每周二下午的社团课,是学生朱诗颜最期待的“诗意时光”。“短短几句诗,就能铺展出一幅鲜活画面,太奇妙了。”作为李白的“忠实粉丝”,她尤其偏爱《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读着就觉得浑身有力量。”

  社团的“沉浸式体验”彻底颠覆了她对学习诗词的认知。这里没有枯燥的背诵要求,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氛围。与伙伴探讨朗读技巧、用乐器演奏诗词、将诗词演出来唱出来——这些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了她。“我想练好朗读,拓展诗词储备,尝试更多演绎方式。”朱诗颜眼中满是期待。

  “让诗词活起来,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诗词。”社团老师罗婷介绍,针对七年级学生,他们采用场景化拆解、生活化关联等方式降低门槛;针对难点诗句推行“三步引导法”:通过故事铺垫背景,用生活场景类比情感,借助可视化手段降低理解难度。例如讲解“大漠孤烟直”时,用简笔画勾勒沙漠、孤烟、长河、落日,让意境一目了然。

  社团还设计了诗词课本剧、手账创作、主题闯关等特色活动。其中课本剧反响最热烈,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还会主动探究诗人生平,课后自发讨论,对诗词的理解远超单纯听讲。

  九年级学生孙萌欣的成长印证了社团的育人成果。小学时,她记诗词全靠“大水漫灌”,背得快也忘得快;加入社团后,系统性的学习让她掌握了“读懂再记”的秘诀——先走进诗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再循着诗句在脑海中勾勒画面。“比如背杜甫的《春望》,想到安史之乱中长安的残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痛就自然刻进心里了。”

  如今,孙萌欣的诗词储备已突破3000首,不仅能在课堂内外精准解读冷门诗句,更作为核心成员代表学校拿下西安市高新区第五届诗词大会初中组团体一等奖。“诗词学习靠的是长期坚持。”她说,以热爱为初心,把积累融入日常,才能在诗海中稳步前行。

  罗婷表示,希望学生通过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同时学会用诗意的眼光看生活,比如看到秋雨时,能想起“空山新雨后”;看到朋友分别时,能体会“海内存知己”的豁达。希望他们在诗词中收获身心滋养,涵养审美,积淀文化认同,修炼共情能力,汲取面对挫折的勇气,最终达到“博知雅行”,成为兼具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高新侠”。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在受访学校,诗词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校园生活、浸润学生心灵的文化养料。老师们播下兴趣的种子,精心浇灌,期待它们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些学校的实践充分证明,当古典诗词遇上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浓厚的校园氛围,便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少年中赓续绵延。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阳光体育 活力校园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