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社团涵盖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体育健身及特色五大类,每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对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学子来说,丰富的社团课是一段非常享受的美好时光。不久前,华商网记者走进泾河一中,实地感受社团课的魅力。

在泾河一中敞亮的舞蹈教室,舞蹈社团的同学身着表演服在专职舞蹈老师陈美彤的指导下,练习《壮志少年行》舞蹈。同学们舞姿轻盈,舞蹈融合了民族舞与古典舞,令人赏心悦目。

(陈美彤老师)
陈美彤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擅长编舞,尤其是民族舞和现代舞。她说:“我的目标是把舞蹈打造成美育特色之一,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舞蹈。”
担任领舞的都孜严同学开心地说:“我从小就很喜欢跳舞,学校的舞蹈教室很敞亮,老师也教得好,学校还给我展示风采的舞台。”

同一时间,在泾河一中艺术中心,锡纸社团课的学生正在专职美术老师金泽旭的指导下,投入地设计各种图案。“锡纸不只能用来做烧烤美食,还能用来作画……”金泽旭老师介绍了锡纸画的特点。

(金泽旭老师)
金泽旭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是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特聘美术家,其版画、雕塑、油画等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展览。初二一班唐若彤同学告诉记者,上锡纸画社团课特别有意思,能够发挥想象力,“锡纸社团课可火啦,抢课晚了就没位置啦”。

(专职乒乓球教练马若然指导学生)
在泾河一中乒乓球训练场,专职乒乓球教练马若然正指导学生双打。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是乒乓球项目全国单招第一名。身为00后,马老师曾取得多项殊荣:2020年获重庆市乒乓球冠军赛女子双打冠军、团体冠军,2018年获重庆市乒乓球比赛女子双打冠军……目前马老师主要带领校级乒乓球队进行日常训练,队员以初一学生为主。
据泾河一中相关老师介绍,今年学校成立了40个社团,覆盖初中和高中,精心打造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体育健身及特色五大类社团已成为校园“活力名片”,助力学子全面发展。
其中,学术科技类社团以趣味实践打破学科壁垒,“奇妙化学实验室”里,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试剂冒泡、溶液变色,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实践,培养科学探究思维与安全素养;“python趣味编程”社团以“玩中学”为核心,从“Hello World”入门,引导学生解锁编程技能,提升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让科学探索充满乐趣。



文化艺术类社团传承经典、绽放创意。“‘入’画青山绿水间”社团以传统山水画技法为根基,融入剪纸、折纸立体手法,让平面山水“立”起来,学生在创作中领悟传统韵味、展现现代审美;“非遗传唱社”聚焦非遗声乐,学生习得独特唱腔,了解背后文化故事,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为成长添典雅底色。

社会实践类社团搭建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模拟联合国社团(MUN)”中,学生化身国家代表,围绕全球热点议题讨论协商,提升批判性思维与沟通能力,养成国际视野;“模拟政协社团”模拟提案形成过程,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主协商制度,在团队协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注社会、建言献策。

体育健身类社团以运动锤炼体魄与品格。“‘扣’响青春排球社”的学子们,在训练中打磨技能,在比赛中并肩作战,彰显团队力量,养成拼搏意志;“篮球社团”以对抗赛为载体,学生在竞技中增强体质,学会尊重规则、接纳输赢,提升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让运动成为青春亮色。


特色社团为个性化成长提供空间。“茯茶社”围绕茶饮文化,学生了解茯茶历史、观摩茶艺、亲手冲泡,感受传统茶文化魅力,提升素养与情趣;“‘心灵花园’心理社”创设温暖氛围,通过心理游戏、分享会等,帮助学生探索内心、缓解压力,为青春“心灵护航”。
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社团建设,以优质平台助力学生挖掘潜能、发展个性,让社团成为领航青春的“成长引擎”。
华商网记者 耿艳红
编辑:张嘉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部手机便能无缝衔接学校智慧管理系统,西安这所中学数字化管理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