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中学动态 > 正文

网络安全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中学动态 陕西日报 2025-05-13 10:02:03
[摘要]近日,作为陕西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教育基地接待的首批研学团队,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师生带着关于网络安全的各种疑问,来到基地寻找答案。

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学生通过体验模拟黑客攻击等虚拟场景,提升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资料照片)。

  当扫码成为日常,你是否想过扫码可能会让隐私暴露?当免费WiFi弹出连接提示,你能否意识到这可能是黑客布下的“甜蜜陷阱”?

  在陕西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教育基地的展厅,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让来参观的师生感到震惊。

  在省教育厅、省委网信办支持下,全国首批、我省首家教育系统公益性网络安全教育基地于4月由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开启网络安全护航之旅

  近日,作为陕西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教育基地接待的首批研学团队,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师生带着关于网络安全的各种疑问,来到基地寻找答案。

  走进展厅,师生们仿佛置身网络安全的“实战场”。在互动体验区,他们置身于黑客攻击等虚拟场景,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

  当一名学生使用演示手机扫描模拟恶意二维码后,大屏上实时展示个人信息被盗的全过程。表面上看,他只是下载了一个正常的旅游软件,实际上,手机已经被悄悄植入木马程序。

  大屏上,木马程序高速窃取手机通讯录、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账户、照片、存储资料、所在位置等隐私信息,甚至能调用摄像头拍摄使用者表情,并进行实时录音。

  “即使将刚才安装的旅游软件卸载也没有用,木马程序仍在后台隐蔽运行。”讲解员说。

  据介绍,诈骗者获取信息后,可能会进一步实施精准诈骗,或将信息出售给其他不法分子。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用于冒名办理信用卡。

  “没想到扫个码就能泄露这么多隐私!”师生们惊讶不已。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除手机外,电话手表、免费WiFi、摄像头、来路不明的充电线和USB设备等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将抽象的网络威胁转化为具象体验,是教育基地设计的精妙之处。

  参观中,师生们进行了微信窃密、黑客改号等13个典型网络攻击虚拟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掌握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识别等实用知识。

  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学生处主任敖宏铭说:“比起照本宣科,这种沉浸式教学的效果立竿见影。”

  该校信息处副主任韩文乐说:“加强网络安全知识传授是关键。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网络安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参与学生表示,通过这次研学,可以认识到网络安全风险的多样性和隐蔽性,有效提升了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

  安全筑基 教育先行

  数字触角正在青少年群体中加速延伸。2024年发布的《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3%,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6亿。

  4月28日,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安全素养提升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家长、学校、社会需要携手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

  为此,陕西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应运而生。

  教育基地设置展示、培训、体验三大功能区域,从网络安全的基础认知到模拟实战,从反思复盘到实际应用,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特别是将生活中常见的“WiFi钓鱼”“改号诈骗”等13个高危场景搬进现实,能让学生在“踩坑”中积累防护经验,更加直观地理解网络攻击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如果说沉浸式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构筑了网络安全的“认知防火墙”,那么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试点应用的终端安全监测平台就是24小时在线的“数字哨兵”。

  记者在现场看到,监测大屏上显示警报发出,两所小学的107台设备亮起风险提示灯,其中有67台设备存在高危漏洞风险,有8个病毒威胁待处理。网管人员通过云端联动,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学校完成病毒查杀和系统加固。

  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终端安全监测平台是一个集终端安全管理和远程可视化监测为一体的平台,能够通过轻量化云端方案,系统性解决基础教育学校在网络安全、教学环境净化及跨区域管理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助力构建安全、高效、合规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未来,教育基地将继续坚持“安全筑基、教育先行”的理念,不断扩大专业服务覆盖面,积极探索网络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贡献力量,为推进教育数字化保驾护航。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落下帷幕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