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中学动态 > 正文

用古诗词润泽学生心灵 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的“教与学”

中学动态 西安日报 2024-10-29 09:42:00
[摘要]近日,西安市第四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会圆满落幕。在这场智慧与才情的较量中,我市中小学师生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盛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西安锦园学校学生们穿汉服诵古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 王燕 摄)

走进西安高新区第六高级中学的校园,楹联与诗词文化无处不在。(学校供图)

  近日,西安市第四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会圆满落幕。在这场智慧与才情的较量中,我市中小学师生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盛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古诗词的“教与学”越来越受关注。学校如何更好地用古诗词润泽学生心灵,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家长如何引导能帮助孩子学好古诗词?日前,记者就此进行走访。

  课堂革新

  让同学们主动探究“诗意”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前,记者在西安锦园学校感受了一堂语文与历史相融合的跨学科学习课例《探寻大明宫遗址 感受大唐文明》。学生们以“唐诗中的大明宫”为主题,通过前期充分探究实践,积极探寻大明宫的历史变迁、建筑风格、保护与开发等课题,在诗香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以我们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大大激发出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二年级六班学生杨恩宁说,从古诗词入手,同学们找了许多描写大明宫的诗句,在品读中大家好奇:唐大明宫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建造起来的,具有什么功能和价值?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随后,大家分组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探寻古遗址,与文博专业工作人员对话交流,同学们各有收获。

  课堂上,记者看到在各组学生代表的分享中,他们充分运用生动的历史故事、严谨的数据分析,辅以视频展示等多媒体手段,对唐大明宫进行全方位“解读”。有的同学还穿上唐装,以古诗词为引,还原唐大明宫风貌。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古诗词教育,并开发有特色课程《高中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深度阅读。”西安锦园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杨华告诉记者,每节语文课最开始的3分钟,老师会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诗词诵读与鉴赏活动;依托文学社团、举办诗词大赛,每逢校园读书节和世界读书日,学校都要举办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让经典诗词滋养学生心灵、化育青春生命。

  教学相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同学们,接下来由老师出上联,大家发挥想象力对出下联。” 近日,在西安高新区第六高级中学教室里,刘秋燕老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诗联欣赏与创作辅导课。

  据介绍,早在1994年学校便成立了沧浪文学社,此后又开设了趣味诗词社团、诗词鉴赏和创作社团,学生们入诗社学诗词、入楹联学会写楹联,尤其学校在校园增设诗联长廊、诗联文化墙后,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日趋浓厚。

  校园诗联大会、楹联对句三级擂台赛是该校师生都喜爱的活动。“老师出句、各班学生对句,老师会对学生的对句进行评选、修改,优秀作品还会在校刊上发表。”刘秋燕老师说,随着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间经常能看到学生去“沧浪书屋”找老师一对一辅导。

  在校长吴钊看来,楹联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不断探索创新诗联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经典、启智润心,树立文化自信。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烟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走进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浐灞教育集团的学校,楼道墙壁、走廊扶手、回廊空间,随处可见师生们书写的“经典古诗词”作品。行走其间,堪比“举头见诗、移步有韵”。

  晨读、午诵、暮省……记者了解到,该集团学校常态化开展“师生、亲子共读”活动,依托诗词社团,积极开展古诗词微课鉴赏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学校积极构建诗词素养培育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编著有《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制定有“六年古诗词诵读计划”,以“浸润式”诗词教育实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积极开展诗词教育,希望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势,让学生亲近中华经典,热爱中华文化,将‘懂孝悌,知感恩,明忠诚,担责任’镌刻心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魏展利说。

  家校共育

  让古诗词伴孩子健康成长

  记者了解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即“新课标”)语文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首次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为“文化自信”,强化语文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取向,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

  对此,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初中语文教研员张莹解释说,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背诵75首、初中阶段背诵40首。在熟练背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学生要理解古诗词的形象与意境,理解诗人在诗词中表现的情感,品味鉴赏古诗词中的独特内涵。

  那么,在课程改革中,学校该如何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古诗词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张莹说,首先学校要落实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个课程。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个人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学校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情境,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如开办诗词社、举办古诗词创作比赛、朗诵比赛、诗词专题讲座等,持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积极探索跨学科学习古诗词,结合劳动、美术、音乐等学科开展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家长,在古诗词教育中,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张莹认为,家长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和孩子共同学习、背诵古诗词,解读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孩子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在督促孩子多读、多背古诗词的基础上,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类诵读活动或诗词大会,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让古诗词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海学生稻田“画”丰收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