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一所以文为主、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历经37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它是莘莘学子梦想启航的地方,曾为千万高考学子的奋斗和梦想保驾护航,赢得了“学在西译”的社会美誉,在民办院校中独树一帜,展现出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显著提升。
回顾历史,西安翻译学院是由我国当代杰出教育家、民办教育拓荒者丁祖诒先生于1987年创办,作为陕西省民办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更是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
37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西译精神,形成了“自强奉献、紧张活泼、包容自律、乐学厚德”的校园文化和“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校训。
学校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管理,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为西部特别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专家学者、行业翘楚、产业巨子等各界英才。
多年来,西译高度关注本科教育教学成效,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课程33门。在省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现代产业学院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成为陕西民办高校“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领跑者,可谓实力非凡!教育部门专家评价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有抱负的大学,有灵魂的大学,精致的大学,有卓越办学成效的大学”。
西译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连续三年在“软科”“校友会”等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民办高校语言类第三、陕西民办院校前茅。在2024年中国大学“最满意大学”,西译成为该项目Top20唯一的民办高校。
西译严格的学生管理、先进的教学理念、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育人成效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
学校先后建立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西译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科大讯飞、陕西省贸促会、阿里巴巴集团、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或实施订单式培养,形成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新型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育人模式。
西译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把国际化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的战略之一,已与近20多个国家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国际交流学院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创新复合型国际人才,引进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加拿大、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丰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采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西安翻译学院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共识、共享、共赢”的创新创业文化,打造“普惠、提高、专业、孵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获批“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单位”“陕西省众创空间孵化基地”“陕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西安市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入选首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被认定为“陕西省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构建“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支持就业”的就业创业新格局。学生报名考研、考编考公、征兵入伍、“西部计划”等人数逐年递增。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西译学子毕业离校后,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施展才华、奉献社会。李泽成、张菲、朱文柱、沈建鹏等众多优秀校友,为学校捐资成立奖助学金,激励、帮助学弟学妹顺利完成学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要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民办大学,不仅是西译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历史机遇面前的必然选择。
2024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西译未来高质量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今年也是西安翻译学院建校37周年,西译人将在这片洒满青春热血的沃土上,在这个美丽、神奇而充满希望的地方,再次起航,谱写属于西译人的新篇章。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