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成,西安市未央区东前进小学综合组教研组长,西安市教学能手,未央区优秀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区级教学成果奖项。
劳动教育课程《剪纸——秦腔脸谱》
本课选自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课程》3-4年级的教材内容。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根据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动手能力,参照学校部室的实际情况,做如下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剪纸艺术语言以及秦腔脸谱的历史文化,学习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秦腔脸谱剪纸。
2.在观察,体验与感悟中学习剪纸的对称式折、剪规律,剪纸纹样在秦腔脸谱上的应用。
3.在感受非遗剪纸文化的美感中,感悟丰富的剪纸艺术语言,在学习,实践,体验,交流,收获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
二、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
1.学习秦腔脸谱剪纸的对称美感及折、画、剪等方法;
2.尝试制作秦腔脸谱的多种谱式,感悟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活动难点:
1.运用剪纸对称式的剪法,制作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剪纸秦腔脸谱并运用于生活当中。
1. 将制作好的剪纸秦腔脸谱介绍给身边的好朋友或家人,传承陕西地方文化和弘扬非遗戏曲艺术;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以及秦腔脸谱的相关知识。
三、活动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观察法,展示与交流,分享收获等。
1.活动前准备:彩纸,安全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2.学生资料准备:自主阅读学习单,初步了解剪纸秦腔脸谱相关知识;上网搜集相关知识,学习剪纸秦腔脸谱的历史及文化;回到家中用剪纸秦腔脸谱来装扮我们的生活。
四、活动过程
(一)初认识—生活导入
播放一则新闻视频,学生初步认识非物质文化剪纸以及秦腔脸谱在生活中如何美化环境。揭示课题:剪纸—秦腔脸谱。
(二)共探讨—欣赏激趣
1. 欣赏秦腔剪纸作品,激发学生想动手实践的兴趣。
2. 结合课前学习单,交流分享有关剪纸秦腔脸谱的相关知识。
3. 展示教师制作吊饰—剪纸秦腔脸谱的过程及方法。
(三)勇尝试—探究实践
1. 通过探究学习折,剪,画等对称式剪纸方法,了解非物质文化剪纸秦腔脸谱的历史文化。
2. 学生回家完成学习单,总结,梳理,提升秦腔剪纸脸谱的相关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当中。
(四)喜收获—交流分享
1.将制作好的剪纸秦腔脸谱介绍给身边的好朋友或家人,传承陕西地方文化和弘扬非遗戏曲艺术。
2.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以及秦腔脸谱的相关知识。
【交流研讨】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骆向晖:
本课依据《劳动教育课程》3-4年级中《剪纸》的内容,做了校本化、本土化的重新思考和设计。以陕西地区秦腔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为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通过孩子们生活观察、交流探究、动手实践、交流分享四个环节,掌握剪纸的折、画、剪等基本技法,体会秦腔脸谱的独特美感,感悟不同色彩对戏曲人物性格的表现。
本课从导入的情景创设、戏曲人物基本知识、秦腔的演唱,融入了大量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这与《义务段劳动教育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的“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时间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十分吻合。同时,对于3-4年级“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中提到的素养表现:“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感受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以及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形成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初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也有较好的体现。让更多学生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以及秦腔脸谱的制作方法,对陕西地方文化和非遗戏曲艺术、剪纸艺术起到了传承、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剪纸——秦腔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