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已结束,近日,西京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西静接受了群众新闻网专访,就各位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学院的基本情况及人才培养特色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现有教师70人,在校生1500余人。传媒学院开设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学院依托多年的新闻传播学科和艺术学科发展,整合学校、行业优势资源,突出“传媒+技术+艺术”的跨界融合特色,聚焦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发展需要,培养“精采写、懂技术、擅策划、通运营、艺传播”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
学院本着“需求导向、校媒协同、平台驱动、模式创新”的思路,形成了“基于工作室的校媒协同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该模式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校媒协同行业导师进课堂,建立工作室用企业真实项目做依托,强化实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作品说话。目前学院下设6大工作室,各工作室对应不同的专业。达到课程设计仿真化教学过程项目化和课程考核多元化。学校投资千万设6大实验实践中心支撑着学生们的实践。面向新文科融媒体发展的趋势,跨界交叉融合,形成“新闻传播+计算机+艺术+管理”的专业特色。突出以工作室为核心,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成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研促教,关注自媒体的前沿,成立西京学院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资源,学科交叉、跨界融合,聘请校内外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智能媒体行业领袖,组成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与行业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每年举行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来自新媒体行业、传媒教育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智媒体发展前沿,共同探讨智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话题,聚焦人工智能和媒体领域,为广大专家学者提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给学生们提供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氛围的育人环境。
学院就业情况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西静介绍,学院坚持学校三全育人的就业方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帮助学生们就业,学院加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进校开始设置专业综合实践、认知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实践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学院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校内成立多个校企工作室,如“新浪新媒体工作室、喜马拉雅工作室”等,通过企业真实项目锻炼学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院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们去企业实习。探索出一条从实习到就业一条链的模式。学院于企业开展产业学院的合作,致力于新兴的网络直播产业的研究,创新开拓“5G﹢直播﹢电商助农”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直播电商平台,带动陕西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与西影传媒正式签约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与蓝田县焦岱镇揭牌共建数字乡村振兴学院
学院的优势、特色专业有哪些
新闻学,省级一流专业,文理兼收,面向媒体融合新时代,课程设置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实践等。从新闻传播理论到新闻信息采写到摄影摄像技术再到融合新闻创作,用互联网+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的方法和技能全方位的学习最新的最前沿的学科知识。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台、网站、企事业宣传、公关部门、文化产业机构和广告影视公司从事全媒体信息采集与传播、新闻宣传与报道、摄影摄像、音视频剪辑与制作、媒介活动策划与营销推广、媒介公关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陕西省新文科建设项目特色试点专业,文理兼收,专业特点:计算机+传播+艺术(交叉融合)课程设置分新闻传播课程群、艺术设计课程群、计算机技术课程群、短视频制作课程群。从新闻传播学到网页设计与制作再到新媒体数据挖掘再到摄影后期处理,让学生们精通新媒体内容创作,掌握大数据及信息可视化技术,玩转社会化媒体运营,熟悉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全方位新媒体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结构性要素,社会与人际多方面的沟通与传播正逐渐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媒体。从这一角度出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设立正是顺应这一时代需求而进行的。因而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迅猛。本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从事新闻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媒介传播公司的内容管理、策划、受众调查工作;新媒体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工作;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网络信息传播管理工作;教育机构的新媒体传播等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校影视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艺术类,文理兼收,课程设置分综合理论、专业基础、专业实践、集中实践。从广播电视概论到视听语言到软件基础再到专业采风,让学生们的思维在剧本创作中碰撞火花,让创意在镜头记录里实践成真。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电视媒体、影视制作公司、网络新媒体、各类文化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音视频节目的策划、编导、导演、出镜报道与主持及新媒体采编、影视文化管理等工作。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西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