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讯 > 正文

陕西省教科院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展示小学段(四):大学南路小学语文学科教科研经验

教育时讯 华商网 2022-04-15 14:33:52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和优秀教科研工作者团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搭建校际学科教研平台,努力营造“学科育人”和“深度学习”赋能的学科教学形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21年组织开展了首届陕西省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和幼儿园优质教科研基地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和优秀教科研工作者团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搭建校际学科教研平台,努力营造“学科育人”和“深度学习”赋能的学科教学形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21年组织开展了首届陕西省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和幼儿园优质教科研基地评选活动。经全省各级教研部门积极报送,省教科院组织专家经过初评、复审,评审委员会确定、公示等程序,评出了陕西省首届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和幼儿园优质教科研基地。为了更好的实现优质资源交流与共享,省教科院联合华商网分期对评出的优质基地的教科研经验进行展示。

  指向学科素养的校本“进阶”

  ——大学南路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经验总结

  大学南路小学已经走过百年,学校所在地的文化、地缘、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积淀。语文学科以文化传承创新为支点,“把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作为定位目标,聚焦于主战场---着力强化课程建设,聚焦于主渠道----着力优化课堂教学,聚焦于主力军---着力提升教师能力,聚焦于高质量----着力提高育人成效。

  一、好课程成为好课堂的支点

  我校建构“创新•拓展”一体化高品质语文课程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空间。

  1.《我眼中的周秦汉唐》系列课程的开发,体现着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注重本土资源利用。

  2.《感悟晨读之美》系列课程开启深度学习。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关注国际视野。

image.png

  3.《亲子阅读》课程的宗旨是“阅读优秀的文化作品,培植卓越的人文底蕴,共建家校阅读新样态。”以活动策略、组织建设策略、主题确定策略、交流策略、社会反响和思考等六个章节既指导老师如何引领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也指导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读书。

image.png

  4.《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以中国诗词为“媒”,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氛围,找准“传承中华诗词”的着眼点,依靠专家指引、榜样引领、教师协同发展,通过组建汉听社团、汉听夏令营以及举办年级班级汉听大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活动。以赛树榜样、以赛促成长,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古诗词的热情。一路走来,学生的成长令人欣喜。2022年第七季央视诗词大会,司函睿同学入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线上百人团”。学校60多名教师参与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经不断修订已面向全国发行。

  5.《走进一座城》博物馆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说文解字”“中国建筑”“中华服饰”“非遗文化”“中华美器”“中国诗词”六大主题,以“双师授课”“艺术的体验”方式设计教学环节,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位学生在小学六年至少完成六次博物馆主题学习活动。多向合作的融合性语文课程让学生走出学校拥抱社会大课堂。

image.png

  二、课堂创变之路只有前方

  从关注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本色”课堂,关注高效教学的“一人一课一评议”课堂,关注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的课例研究......到现在逐步建立起来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四有”课堂模式,学校在课堂教学变革上持续深耕。

  1. 以系统研究打造优质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以“深度研习---深度备课---深度教学---深度学习”为线,从关注教师知识链接程度到任务设计是否分层、分类、创新,教学策略是否因人而异,是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积极打造“有思”“有根”“有境”“有我”的语文课堂。

  2. 以课题研究成果改变课堂

  (1)以“绿色读书”活动为背景的省级规划课题《小学生海量阅读策略研究》结题后,其中研究的成果:《班级绿色读书活动策略》《课外读书亲子交流策略》已广泛用于“名校+”各校的绿色阅读。

  (2)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催生了《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诞生和落地。

  (3)市重大招标课题《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提出“关注差异、分层推进、多元实施”的教学新方案,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中各种功能,探索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人机结合,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制定适应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与策略。学校已成为西安市首批智慧校园,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示范校”。

image.png

  3. 以奉献致敬课堂。战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语文学科组老师在国培浸入式培训项目、送教下乡项目、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中,过硬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赢得了兄弟学校的广泛赞誉。

  三、“集散式研修模式”下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为落实深度教学,学校加强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本教研,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价值导向与研制学科质量标准,定期开展学情监测、学业质量过程监测、学生学习品质监测等系列质量监测行动,有效保障教学品质。

  1.“沉浸式”教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语文教研组以“沉浸式”教研形式,引导教师全员参与、全程沉浸,聚焦教学关键事件及问题,以策略为平台、评价为杠杆开展专题研究,确保教师的研究专题始终以问题为本。通过锁定单元知识关键点,建立单元作业群,创设个性化、探究性的学习体验,与生活链接,逐步由浅层体验到深度学习,让研修与学习深度发生。

  2.学校为教师成长谱写“四部曲”。以分层推进式培养品质教师,新入职教师要养成每天列计划、作反思的习惯;青年教师以培养语文学科深厚素养为主,实行素养年年测评制度;骨干教师要敢于实践教改新思想,成为各级“手骨头”;名师要带动他人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理论与经验,每学期执教语文示范课一节。

image.png

  3.借助名师工作室培养优秀先锋。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15个,在教研室的全力引领下与各学科教研组无缝对接,其中有五个语文名师研修团队,均由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能手领衔,深入一线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研的“集散式”研修模式惠及师生。

image.png

  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语文教师深厚的学科积淀,继续强化师生两种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倾听、对话、协作、交往,让师生在充满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中愉悦地、自主地、深度地、富有创造力的进行语文学习。

  (华商网杨帆/编发 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审核)


编辑:张书嘉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南路小学语文学科教科研经验

上一篇:陕西省教科院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展示初中段(四):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语文学科组教学经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