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中学动态 > 正文

“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系列专题(第15期)‖美育视域下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实施

中学动态 西安教育科研 2022-01-14 13:01:59
[摘要]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 2022 年秋季启动,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于2025年参加新高考。西安市教科院多年来致力于高考研究暨全市高中毕业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在新课程教学指导及科学备考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编者按】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 2022 年秋季启动,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于2025年参加新高考。西安市教科院多年来致力于高考研究暨全市高中毕业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在新课程教学指导及科学备考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迎接新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挑战,市教科院提前谋划研究,于2019年1月率先在全市设立了新课标新高考教学研究基地175所学校,涵盖高中13个学科。在我省“3+1+2”新高考模式下,探索新课标下的新课程实施,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探索其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学科建设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此,市教科院策划推出“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系列专题,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与教科研能力,助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在我市普通高中学校有效实施。

  美育视域下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实施

  作者简介:

image.png

  刘胜杰,西安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基础教育美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中小学音乐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硕士生校外合作导师;西安市教育系统艺术教育指导专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指导学校美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10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文件,两者在教育导向、价值导向、评价导向上高度契合。

  一、做好担任多元化课程和选课走班的教学准备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是面向全体学生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六个模块,是必修模块的对应延伸和必要补充;选修课程包括学校安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业发展以及地方特色文化项目的传承。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三类课程和四种可自由组合的选课模式,既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业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元化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了基础,对应了《意见》提出的“高中阶段应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主导思想,也是《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原则的具体表现。新课程为师生提供了六个必修模块、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以及选修课程至少12个模块的多元化课程,同时将按照选课走班的模式进行教学,因此音乐教师都应做好充分准备,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落实新要求。

  二、把握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其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必备的艺术品格和艺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和基础。艺术表现是学生参与和享受艺术所必需的关键能力,是强化学生艺术学习获得感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终身学习艺术、享受艺术的动力和保障。文化理解要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成果,与《意见》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保持一致。

  音乐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环节,应将培育和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三维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准确把握其在学生生活及音乐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善于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和有效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增强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三、践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

  《意见》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其中艺术审美体验应重点关注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的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以及对音乐兴趣爱好、创意表达、价值取向和文化的追求;能够认知、理解音乐艺术本体构成的特征并能够领悟音乐形式美与艺术表现的关系,拓展文化视野,陶冶美好情操。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很难深入到音乐本体,很难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审美体验是艺术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才能通达艺术的体验、感悟和教化的功效。艺术专项特长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的重要途径,是进入艺术殿堂的“钥匙”。音乐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并践行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四、重视美育“三个课堂”的有效开展

  面对践行“三个课堂”,落实“双减”任务的新要求,音乐教师要深入理解“三个课堂”和“双减”之间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价值导向。《意见》在“丰富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出“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提出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支撑,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组织学生现场参观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让美育场馆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这一导向很好地对应了“三个课堂”的理念。

  “三个课堂”既符合“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也契合《课标》基本理念,借用教育部体卫艺教育司王登峰司长的话说“双减”实质上是美育教育的“双增”,尤其在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艺术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专业特长辅导学生艺术社团和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是落实“第二、第三课堂”的具体体现,因此,音乐教师要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程 新高考

上一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提醒函要求各地持续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政策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