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彝族民间歌曲《好玩喽》响起,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两个大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马鞍乡中心幼儿园的午后,热闹而又温馨。
马鞍乡中心幼儿园的建立,结束了马鞍乡没有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历史。如今,100多名来自彝、汉、白、苗、回五个民族的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
对于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云南省来说,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年初,云南省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列入“厅长突破项目”,努力补齐短板,推动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经测算,2019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预计可达83%以上,将比2018年增长约3个百分点,2020年有望实现85%的目标。”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表示。
推动“一村一幼”,打通学前教育“最后一公里”
走进巍山县永建镇永胜村,一栋粉黄蓝三色相间的三层教学楼,在朴素的山村里显得格外亮眼。这是村子里唯一一所公办园——永胜幼儿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能容纳9个班级。近千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平坦整洁,木制攀爬架、滑滑梯等户外玩具设施一应俱全。
“幼儿园现在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建筑了。不过3年前,这里还是回族村民的祖坟所在地。”永建镇中心学校校长米绍雄见证了幼儿园从图纸到落成的全过程,中间经历的小插曲他仍记忆犹新。
当时,上级财政下拨了600多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村子中心的祖坟所在地,地势较为平坦且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成了幼儿园用地的最佳选择。可是,这意味着需要整体搬迁祖坟。
消息一出,村子里立刻炸开了锅,质疑和反对声四起。米绍雄与村干部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使村民们达成了共识:办幼儿园是服务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必须无条件支持。于是,村民们在转让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块产权为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最后被无偿提供给了政府。
“如今,村民只要步行几分钟就能送孩子到幼儿园,再也不用起早摸黑辗转送孩子到镇上去了,最近几个学期陆续都有村民把孩子转回来。”永胜幼儿园园长石晶晶告诉记者。
随着云南省“一村一幼”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结束了没有公办园的历史,在家门口就能入园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针对部分山区地势复杂、村民居住分散的情况,巍山县还在7个乡镇的25个偏远村社利用小学校点闲置校舍、党员活动室等设置全日制混龄幼儿班,开展学前教育服务,受益幼儿700多名,成为“一村一幼”的有力补充,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覆盖率。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先后启动实施了第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央和省级投入资金33.3亿元,加快‘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学前教育‘三个一’工程建设,共实施新建、扩建、维修改造村幼儿园项目4043个,全省于2017年底实现了‘一县一示范’和‘一乡一公办’全覆盖。”周荣表示,“一村一幼”建设成为2019年重点推进的项目。
今年,云南省在没有任何学前教育机构、适龄幼儿在当地入园人数原则上达10人及以上的1688个行政村,各建设1所普惠性幼儿园。1688个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已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总建设面积73.74万平方米。
自从幼儿园建好后,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大仓社区幼儿园园长张丽芬常常被村民的参与热情打动,“只要幼儿园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前来支援。”张丽芬的手机里珍藏着一组照片,那是村民们自带扁担、铲子、水桶等工具来幼儿园搬沙的画面。
截至目前,云南省已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7.8亿元专项用于“一村一幼”项目建设,计划建设1460所村级幼儿园,建设面积共67.08万平方米。
当就近入园的幸福感还未走远,入好园的渴望接踵而来。建好幼儿园只是第一步,如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园前夕,前往两所一级一等幼儿园跟岗学习三个多月后,马鞍乡中心幼儿园园长左新娇心中渐渐有了底气。正式开园后,文献幼儿园派骨干力量跟岗指导,帮助马鞍乡中心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
“在手把手的结对帮扶中,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树立了科学保教的理念。”左新娇正尝试把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入课程之中,推动幼儿园走向内涵发展。
不仅在大理,云南多地纷纷开展城乡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构建了城区公办园—乡镇中心园—村级幼儿园三级联动帮扶模式,为新建公办园的规范起步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鼓励政府回购,力解小区配套园治理难题
西山区润城小区幼儿园完成回购、五华区银河北庭小区幼儿园移交使用权……今年,昆明市小区配套园治理加快了脚步。
早在2016年,昆明市就出台文件,对于城镇新建、改扩建的住宅区配套资源明确了配建标准和项目建设要求,要求每5000人区域内,设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每增加600人,增设1个班的建设规模。
“作为规委会成员单位,教育部门参与用地规划审查,有了一票否决权。”因未规划配套幼儿园,昆明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穆仁曾亲自否定了两个用地规划。
针对小区配套园历史遗留问题,昆明市按不同幼儿园建设土地取得方式分类处置,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一园一策”,确定不同的移交方式。为鼓励各县区回购闲置场地或民办园举办为公办园,昆明市按照每平方米15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目前共投入4.16亿元回购7所小区配套园举办为公办园。
放眼云南,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正扎实推进。今年,云南成立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教育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等8家单位为成员的治理工作小组,出台《云南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建立月报和通报制度,督促各地及时清账。按照教育部确定的2019年治理完成统计口径,目前完成治理223所幼儿园,完成率达49.8%。
为保证小区配套园“收得回”和“接得住”,云南多地采取“名园办民办园,名园办分园、名园带弱园”等方式,独立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提升小区配套园办园质量。
与此同时,云南省出台政策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从2019年起,省级统筹专项资金对社会力量上年度全资新建、园舍达标、办园规范、实际在园幼儿规模保持在30人及以上的普惠性民办园,按照每生3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此外,出台民办园分类管理政策,规定了针对不同情况的分类登记办法,并明确了对出资者补偿与奖励金额的计算办法。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今年的教师节对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邢保华来说,意义特殊。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还获得了盘龙区颁发的“教育终身成就奖”。
扎根学前教育一线30多年,在邢保华看来,幼儿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经验型教师,还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学前教育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跟岗学习、影子培训、驻园指导、组建名师工作室……云南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教师接受了一次次教育观念的洗礼。
除了在本地接受培训指导,老师们还有了更多“走出去”的培训机会。“今年我先后前往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参加培训,对打造特色园本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祥云县下庄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杨德花正计划完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方案,将更多幼儿熟悉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课程。
2019年,中央和云南省共安排幼儿教师培训经费3550万元,完成“国培计划”5400人次;创建了20个省级幼儿园名师工作室,打造了一批示范性骨干教师团队;遴选建设了23个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年共完成1500名园长上岗培训任务。
云南还将关口前移,在教师培养环节发力。2019年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中专设学前教育方向,由2018年成立的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负责培养。此外,在省内师范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招录学前教育本专科学生均在5000人以上。
此外,针对教师不足的问题,云南各地通过补足空编、调剂编制、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一批公办园教师,同时引导民办园加大教职工补充力度。据统计,2019年全省学前教育教职工预计比2018年增加1万多名,其中专任教师增加5000多名。省级每年统筹资金810万元,支持6个巡回支教试点县招聘540名支教志愿者,人均补助1.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好幼儿教师的编制和待遇问题,全力为云南人民提供普及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周荣坚定地表示。
编辑:周千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