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聚焦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挥教育信息化对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改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统筹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底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全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校园网建网率83%,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93%,部分学校建成无线校园网和“未来教室”“智慧教室”等创新应用环境。自治区以购买服务方式建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步上线手机APP,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服务。全区12个盟市中,有8个建成教育城域网,呼伦贝尔、赤峰、兴安盟建成盟市级教育云平台,自治区教育云服务体系架构初步形成。
同频互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教学质量,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自治区从2015年开始在全区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利用互联网在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间开展远程互动教学和教研。2015年印发《关于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制定《同频互动课堂建设标准》,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同频互动课堂”建设。2018年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同频互动课堂”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地方债劵的形式投入专项资金2.5亿元。目前“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已覆盖全区所有旗县的2155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2019年力争实现覆盖全区所有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学校和一半以上城镇学校。同频互动教研活动由自治区教研部门牵头,全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期参加,已累计组织444期。注重发挥学校带头作用,通过同频互动系统向全区薄弱普通高中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同频互动教学、网络教研和在线学习,实现九个科目全日制直播,并尝试“足球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时将足球教学视讯信息传输到其他学校,用于交流观摩。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采取“订单式教学专递”,从被帮扶的学校实际需求出发,研磨、定制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校与校之间的同频互动教学。阿尔山市依托京蒙扶贫协作平台,与东城区开展远程教学、互动教研、资源共享等活动。
推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启动信息化应用试点工作,在全区遴选93个具有一定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和条件保障的地区、学校作为信息化应用试点单位,探索推进智能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引领带动其他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上台阶、提水平。组织全区中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电脑制作等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展示交流。实施“蒙古语授课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3—2017年连续开展三期建设工作,共组织全区蒙古语授课教师近2万人次,制作教学资源6万余课时。2018年建设开通“蒙古文资源”,访问量已超过110万人次,蒙文学科资源、专题教育资源、特色资源总量达到392GB。包头市自2014年开始在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推行网络选修课学习,上线涵盖人文、艺术、科学、技能等方面35门课程,38所高中十多万名学生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参加学习。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中小学机器人操作技能挑战赛等人工智能应用活动,2018年承办第16届NOC全国决赛,参赛人数首次突破万人,为历届之最,包头市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提升管理,探索教育治理新模式。推进自治区教育管理平台各类应用功能开发,已实现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类呈现及汇总分析,同步建成手机APP。中小学生学籍等六个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底层基础数据库全面打通,实现中小学学生学籍、学前、中职、校舍等国家级系统的集成、数据梳理和抽取。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相关数据实时汇总统计,监测学生转学迁移,对随迁子女管理、留守儿童关爱、孤残学生帮扶、学生资助、控辍保学等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教育系统党建、教育招生考试、学生资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青少年校园足球、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区学校在线视讯管理系统,接入中小学校1318所,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准确、动态掌握学校实时办学情况,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编辑:李欣童
上一篇:殷红博教授:7岁前教育是孩子成才关键期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将会对教师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