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陕西教育新闻 > 正文

专家 | 刘坚教授: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陕西教育新闻 华商网 2019-08-27 15:19:06
[摘要]2019年8月26日,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受邀莅临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在附中开学前的培训会上,刘教授为附中老师和附小名校+的兴庆小学领导老师以及市三中邵国希校长等教育届人士做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报告。
blob.png

  2019年8月26日,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受邀莅临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在附中开学前的培训会上,刘教授为附中老师和附小名校+的兴庆小学领导老师以及市三中邵国希校长等教育届人士做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报告。

blob.png

  讲座由附中党支部胡诚忠书记主持。刘坚教授从央视采访华为总裁任正非重视基础教育谈起,从“双通道”培养学生“5C”核心素养的三大背景,到让学生们在走班选择中学会选择、以及何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衡与不充分、关于学业过剩陷阱、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师、关于教育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责任与担当进行了解读,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工作中努力积极践行教育新理念,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blob.png

  “陷阱一词是个经济学的概念,如果我们的教育领域存在陷阱,我认为一定是这6个字:学业过剩陷阱。过度关心成绩、分数、标准答案,失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讲座开始,刘坚教授抛出的新颖观点一下子吸引了台下在座各位领导老师的“求知”欲望。他从大的宏观层面,通过独到的角度视野,分析了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然后又从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面临的挑战说开,最后他提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归纳总结一句话: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才有更加长远强大的生命力!

blob.png

  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培养练就?从事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刘坚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要做什么?什么是我们教育中间最核心最需要弥补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富而不强,我们缺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摆脱了贫困,这其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提供有保障的国民基本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从生活富裕走向国力强盛的未来几十年,仅仅满足于读写算的国民素养是完全不能支撑这一一发展进程的。如何勇于面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如何去改革,进一步能够承担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教育的一个基本的期待和重托?因此我说,走向未来,教育人肩负重任。

  “学业过剩陷阱“是目前教育最大的陷阱

  经济领域有个专用术语——中等收入陷阱。我有一个猜想,如果中国不小心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不会来自战争、腐败、资源等,而是来自看似成绩单不错的教育,因学业过剩造成的创新人才匮乏所致。

  这就是教育领域的“学业过剩陷阱”。以死记硬背获取标准答案和高分数为取向的,叫学业过剩陷阱。这样的教和这样的学,他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标准答案,然后就是高分数。以这两者为基本取向的教与学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业过剩现象。

  我们的教育,过度地关注分数,过度地关注成绩,过度地关注标准答案,过少地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好奇心、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等等。

  大家想这个学业过剩似乎跟经济领域的中等收入陷阱有某种同义,因为这样的标准答案和这样的高分数,是以牺牲独立思考为代价的,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代价的,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样一种学业可能有好的不错的成绩单,但是失去的是独立思考,失去的是自主探究。将来失去的是一定是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该如何学习?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这种学业过剩与教育育人的要求不平衡不充分变得更加急迫,我们熟知的,机器人战胜专业围棋选手。如今,人工智能从向人类学习到自我学习击败了人类远超预期。人工智能能否替代教师?对于这个问题,霍金的答案很明确,第一是能。第二,未来人机结合将是智能时代最普遍的形式。

  人工智能机器人,他可以一天24小时服务,它对孩子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会非常和颜悦色,我们教师能够提供多少小时?让你持续24个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我想你的情绪一定是会不耐烦的,而机器人没有问题。我想能够交给机器去做的就是机器做,这时候老师要思考,我作为教师,我做什么?所以,人应该去做更加具有创造性的事情,把人解放出来,人机共存。

  第二,人工智能对学习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人工智能不可以替代人,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人向机器学习如何下围棋,人可以在棋盘局部可以达到高手,但是360个点上整盘人算不过机器,脑力所限,整个格局上算不过机器的。现在有了新的技术突破之后,人要向机器学习,机器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第三,如果机器能够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第一是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三是人际交往的能力,第四是新思维能力,第五是谋划未来的能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具体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它更加强调课程内容与变化的世界密切联系,更加强调任务驱动学习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更加注重经历与体验,注重高层次能力,注重独立思考,注重批判性思考。以及最受全球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

  最后,刘教授说——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好当下的教育,就是面向未来,用未来的眼光从事今天的教育。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在学校所有课程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来。教育必须率先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中国才能赢得未来!这一轮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不仅可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可以影响世界,走向世界的,为世界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这是我们做的工作,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编辑:刘舒扬

相关热词搜索: 专家 刘坚教授 新时代 教育工作者

上一篇:高职扩招!每个人都有上大学的机会!西航职院报考流程来了!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