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小升初中,公办初中采取就近入学,民办初中采取40%摇号(即电脑派位)、60%面谈的方式进行。为什么民办与办公不一样,因为公办初中不需要采取这种形式,有西安朋友说:“在西安,学习差的才去上公办,不然就是没运气、没门路、没关系的上公办,去上公办就像倒了八辈子霉。”
居然如此激烈的认识,是我们想不到的。那么,民办初中为什么如此优质?是老师不行还是学生不行?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的一则批评通报揭开了部分原因,其中提到:陕西省西安市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疏于管理,一度允许一些民办初中违规采取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点考”等方式掐尖招生,使其在体量、质量上与公办学校拉开较大差距,导致初中教育“民强公弱”,催生民办学校“择校热”,群众对当地教育工作很不满。
这种局面及其形成原因,也适用于当下不少城市。
回顾历史,2000年左右,公办民助学校出现并尝试考试录取,扰乱了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政策。这种学校往往有所谓的好学校派出好老师来任教,对划片时上不了好学校的孩子,太有吸引力了,考试“盛况”随即出现。为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公办学校分校也很快出现。他们大都用本校的部分校舍或租用房屋办学,教师也在两校间流动,管理上更是由本校派人负责。其招生形势大好,不按招生计划招收学生、私自留计划招生等现象在分校比比皆是。于是无序状态出现。2008年前后,各地规范分校,要求其转为民办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虽然分校进行了改制,但仍然与本校掰扯不清,其仍很受追捧。2010年之后,学业水平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摇号+面谈等形式开始不断更新,但是民办学校一直有“掐尖”优势。
人与人的差异客观存在,优质生源往往带来优异成绩,优异成绩再引来更多优异生源,民办学校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公办扶持了民办,民办却抢了公办的风头,除了民办在前期形成的优势,恐怕与其灵活的机制也不无关系。
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一些专家已经不愿意对此置评。但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如何改变?最起码光是在民办学校的招录方式上想新花样而不改“掐尖”招生是不够的,要在义务教育的均衡上面下点猛药。
编辑: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