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西安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处处可见暖心细节:宿舍空调全覆盖、旧楼电梯一键直达……深入了解后发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成绩亮眼:科研赛场摘得国家级特等奖、文体活动月月精彩……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安科技大学以“排忧解难提品质、建功立业搭平台、立体式服务体系”三大举措,将师生“急难愁盼”转化为“幸福清单”,在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激活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动能,交出了一份民生温度与发展力度兼具的“双优”答卷。

教职工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暖心细节里处处藏着用心
“以前拎菜上楼要歇三回,现在30秒就到家!”11月17日清晨,退休教师梁绍暹推着买菜小车走进雁塔校区南院家属区17号楼,电梯门应声而开。这是学校民生改善的生动缩影——针对“住”这一核心民生难题,学校克服多重困难,推动两校区4332间学生公寓全部装上空调,2024年9月,机械工程学院研二学生马卓杨按下遥控器,笑着说:“今晚终于能睡个安稳觉!”
家属区旧楼电梯加装、拆迁教职工拎包回迁、新住宅楼和周转房建成投用,800余名教职工实现“安居梦”。青年博士教师郭道燕握着新房钥匙满心踏实:“四室两厅,在西安扎根了,在西科大安家了!”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据介绍,该校“安全文明优质服务月”劳动大赛已成品牌,通过“生命通道”“黄金四分钟”“食品安全”等实战化比拼,锻造了一支责任过硬的安全队伍,为师生筑牢全方位安全屏障。
搭平台赋能 新质生产力迸发
聚焦能源、安全领域,西科大为师生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教学领域,开展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AI+教育”智慧课堂创新大赛,多名教师在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助力教师成长为“大先生”。

科研赛道成绩亮眼。
在科研赛场,“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成为常态。该校青年教授张烨率队攻克“工业仿真软件DAE求解”难题,斩获2025全国特等奖;青年教授黄晓俊带领“90后”博士团,在巴拉素煤矿千米井下实现5G信号全覆盖。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中,学校一举拿下12项国家级奖项,其中特等奖3项,创历史最佳战绩。

AI+智慧课堂大赛。
平台赋能下,人才辈出:学校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校级教职工创新工作室5个,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创新活力。
同时,记者了解到,该校针对两校区七校园的布局特点,打造的多元化“教工之家”,成为教职工思想沟通、科研交流、休闲健身的温馨港湾。同时,保障体系也做了升级。我们每年为教职工开展健康体检,组织参加住院医疗和意外互助保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等。

职工健身大赛。
在该校骊山校园田径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100余名师生跟着专业教练练“八段锦”;还有下班后的合唱团、三月健步走、四月健身操、十月气排球……据介绍,该校从2023年启动“月月有活动”行动,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扎根校园。“把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该校党委书记来兴平表示,学校将持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合力。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