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娃们身体棒棒哒,国家出大招:11月19日,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的最新文件,推出20条硬核“大招”,较以往相比,多了一些新举措,一起来看看。

大学南路小学学生课间活动
专家解读:两个“首次”意义重大
知名教育专家刘鹏指出,这一计划不仅是破解“小胖墩”“小眼镜”等现实问题的务实之举,更是关乎青少年全面发展、民族未来活力的战略部署,其深层意义与落实路径值得深入探析,“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实施,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革新,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责任担当。当评价改革破除功利化桎梏,当教学提质释放成长空间,当家校社协同凝聚育人合力,体育必将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他表示,此次《意见》相较以往,实现了从“零散举措”到“系统构建”的关键进阶,核心进步聚焦五大维度:
一是时间保障刚性化+全学段覆盖:首次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细化大课间时长要求;同时划定本专科体育最低学时,覆盖研究生阶段,让时间要求从“软指标”变为“硬杠杠”。
二是教学竞赛体系化+普惠性升级:构建学段衔接课程机制,推行灵活教学形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搭建层级竞赛体系,实现“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让体育从“少数人参与”变为全员日常。
三是师资场地多元化+数字赋能:创新组建“专职教师+教练员+社会力量”的师资队伍,打造校内“微运动场”并推动社会资源共享;新增数字赋能与运动风险防控举措,让保障从“被动补充”转向“主动创新”。
四是评价机制激励化+精准干预:淡化选拔导向,将体质提升、运动习惯等纳入综合评价,构建“过程+结果”评价体系;建立“监测-干预”联动机制,为大学生制定“一校一策”提升方案,让评价成为体质提升“精准抓手”。
五是育人格局协同化+文化培育:首次将校园体育文化培塑列为重点,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明确多部门协同与家校社联动,打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让体育从“校园单推”变为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
西安:年初已推行多条硬核举措
11月20日上午,正值课间,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教学楼间的空地等场地进行各种活动,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年纪较小的孩子还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
早在今年年初,西安市教育局便发下了《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施行。
西安市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小学低年级采用“4+1”模式,其他年级采用“3+1+1”模式,高中阶段增加体育课时并注重运动技能培养。建立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市级每年抽测不低于20%学生,区县抽测不低于30%,测试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同步推行课间阳光体育运动,延长课间至15分钟,建立校级、区县级和市级三级赛事体系。明确多渠道补充体育教师,允许聘用退役运动员,要求学校提升体育设施水平并配备AED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增强学生体质 这些学校有大招
据悉,西安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全员性活动与项目。例如,大学南路小学将乒乓球、足球纳入课表,全员开展这两项运动,每年还组织班级足球联赛,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运动会,校级足球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成绩不俗。
在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学生每天都有体育家庭作业,比如跳绳,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游泳及足球课程,每个孩子都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羽毛球等专项活动。
西安高新第三小学“名校+”的做法是抓健康体育教师团队提升,如建立“名校+”体育工作室,研究学生体质训练科学方案;家校联动,助力孩子完成体育作业。
早在2022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便率先在全国首推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等级评价,将十几项运动技能标准化,实施不同的等级评价。学生还可凭体育运动的积分在毕业时换取小奖品,学校还将推出升级版“体育运动等级评价手册”。

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啦啦操队参加全国赛事
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则以“普及+特长+家校协同+体艺融合”为核心,打出一套以体育人的“组合拳” :
一、推行全员运动计划,全校师生人人会跳啦啦操、人人参与足球运动,每人必选两项体育运动及一项特色技能;打造“班队-年级队-校级队”三级梯队,固化“阳光大课间+课后体育作业+每周3-4次专项训练”的日常运动模式。
二、每年定期举办啦啦操、足球、篮球等专项赛事及项目丰富的全校运动会,形成“班班有赛事、年级有联赛、学校有校赛”的常态化体系。
三、家校协同+专业管理,即:建立“校长主抓-艺体中心统筹-专任教师执行”的层级管理机制,由专项教师担任教练员,邀请家长担任赛事志愿者参与学校运动会,推行家庭体育作业打卡活动。
四、多元供给+个性发展,以啦啦操、足球为核心项目,配套篮球、羽毛球等多元运动选择,打造覆盖多项目的体育社团矩阵,满足差异化成长需求。
注重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你身边的学校还有哪些特色做法?欢迎扫码留言互动。
华商网记者 耿艳红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京学院“三全育人”示范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育人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