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海报
2025年10月25日上午9:00,“再识地方语境——社区生态地方实践”系列活动在西仓市集文创公园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与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
开幕式由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王娟教授主持。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雷晓辉教授,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会长贺榆霞女士,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庭辉先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艺委会主任、西安美术学院西部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周维娜教授,以及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出席开幕式;各联合主办单位代表、合作机构负责人、院校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雷晓辉教授、李庭辉先生、周维娜教授分别代表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艺委会进行致辞。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雷晓辉教授致辞
雷晓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建筑环境艺术系持续推进社区实践计划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他强调,学校一是秉持“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推动教学研究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在真实的社会土壤中开展实践探索;二是注重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运用“数字考现+虚拟重构”与“场域记忆+人文解读”双重视角,构建理解社区空间的新认知框架;三是坚持以实践服务社会,扎根如回坊等传统社区现场,在真实场景中培育具有社会关怀与学术深度的成果。

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庭辉先生致辞
李庭辉先生在致辞中谈到,设计正从传统商业范畴向社会领域深度拓展,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他高度评价西安美术学院团队在持续在地计划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强调设计应从形态表达转向构建有生命、有记忆的空间生态,推动行业从形式语言到人文叙事的转型。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艺委会主任周维娜教授致辞
周维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组织艺术家、设计师与青年学子深入社区现场,运用创新方法解读空间叙事,是艺术与设计领域社会转向的生动体现。她指出,此类实践不仅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领域,也为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开辟了新路径。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王娟教授主持开幕式

活动现场合影
“地方·场域·共识”学术论坛
开幕式后,“地方·场域·共识”学术论坛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举行。本次“地方·场域·共识”学术论坛包含主题论坛与青年论坛两大板块。主题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以“生活路径·区域共识”为主题,下半场聚焦“身体实践·地方表达”。青年论坛设置三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以“见行·在地的社区营造”、“当代场域的文化叙事”和“空间进阶的未来场域建构”为议题,深入探讨社区营造实践、文化再生路径与未来社区建设等前沿话题。
论坛汇聚了中央美术学院苏勇教授、四川大学周炯焱教授、公输堂小木作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王洁女士、西安美术学院王娟教授、北院门历史街区著名学者白璋先生、西安美术学院张西昌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少翀老师等七位专家学者,从文化基因、社区更新、非遗保护、数字实践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三个青年论坛吸引了多所院校的青年学子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发言,展现出丰富的学术活力与实践创新力,形成了学术传承与创新探索的良性互动。

“地方·场域·共识”学术论坛现场
在地展览
本次“再识地方语境——社区生态地方实践”系列活动包含“一堂两寺三居”主题展在西仓市集文创公园持续展出至11月15日;“设计在地——社区实践展”在汉长安城李下壕文化街区同步举行;“大学习巷清真寺数字考现展”将在西安美术学院覆土建筑实验中心呈现。展览融合传统技艺、建筑遗产与数字技术,构建出传统记忆场域的立体图景。


“一堂两寺三居”主题展展览现场

“设计在地——社区实践展”展区现场

“设计在地——社区实践展”展区现场合影
“再识地方语境——社区生态地方实践”系列活动通过跨学科协作与多主体参与,系统展示了持续在地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为推动社区生态建设与地方实践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
学校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参加开幕式。
编辑:韦瑞娜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