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育英中学教师田某某体罚学生事件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百尺中学教师打学生事件,引发人们热议及社会关注,学生遭老师体罚或打骂 ,暴露出师德与管理问题。对此,知名教育专家,华商报首席教育评论员刘鹏这样说。
刘鹏严肃地指出,这两起教师惩罚学生的事件早已超越“是非对错”的简单评判——学生身心所受的伤害触目惊心,教育事业声誉所蒙的玷污不容辩驳。社会大众或许会疑惑:学校是否疏于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事实恰恰相反,从公办到民办,从日常例会到专项培训,“恪守师德师风”“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要求早已三令五申、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位教师入职后必修的“第一课”。
然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恰恰在于其从业者并非“标准化产品”。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轨迹不同,心理状态各异,过往经历留下的印记更是千差万别。有的可能带着未被察觉的心理症结走上讲台,有的可能在长期压力下丧失情绪把控能力,这些潜藏的“风险点”,绝非单纯的口头强调就能彻底根除。
刘鹏认为,面对这一现实,教育领域更需聚焦“净化”二字,打出“预防+整治”的组合拳。预防要抓早抓小,将教师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入职筛查与日常管理,把师德师风教育从“口号式要求”转化为“沉浸式引导”,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整治要动真碰硬,一旦触碰“体罚学生”的红线,无论公办学校的编制“护身符”,还是民办学校的合同“缓冲带”,都不能成为姑息包庇的借口。
“对失德失范行为的纵容,就是对学生权益的漠视;对‘定时炸弹’的放任,就是对教育事业的失职。此时无需纠结于‘过度保护教师权利’的伪命题,必须拿出高压态势、雷霆手段:该调离岗位的绝不拖延,该取消资格的绝不手软,该依法追责的绝不姑息。唯有以‘零容忍’的决心净化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筑起安全的成长屏障,为教育守护纯粹的育人初心”,刘鹏态度鲜明地说。
华商网记者 耿艳红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芯牧优生”团队:用青春智慧点亮奶山羊产业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