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安欧亚学院建校30周年。30年,不只是一段时间的标记,更是一所大学伴随时代一路走来的思考与实践。作为一个教育组织,欧亚始终在追问: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实现教育的价值?面向未来,组织的使命、贡献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考逐渐沉淀下来——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发光;大学,就应该成为“平凡世界的一束光”。
01 逐光而行,在探索中认清使命
“人的灵魂就像眼睛一样。当他注视被真理与实在所照耀的对象时,它便能知道它们、了解它们,显然是有了理智。”
这段话出自柏拉图的《理想国》,它也像是欧亚30年办学路的真实注脚——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一束光,为我们指引方向。
2005年,学校升级成为本科院校。那时候,我们站在岔路口,反复讨论后,面临着三个选择:像很多普通高校那样,侧重于学术积淀与体系升级;又或者选择扩展规模与集团化运营;再或者,走一条不太一样的路——办一所“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创新的大学。
感谢赵炬明教授,正是在他的启发下,我们系统地看见了国外各种各样的创新型大学。那一刻,就像被光点亮了一样,我们看清了自己该走的路。我们选择了第三条:不模仿别人,不盲目求大,而是回归教育本质,走一条“和而不同”的路。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欧亚作为一所普通的大学,选择陪伴普通的学生,用教育点亮每一个平凡却独特的个体,帮助他们找到方向、认识自己、看见更广的世界。一路上,我们有过质疑和困难,但也正是这些,让我们更坚定、更清醒。所以对欧亚来说,“光”不只是比喻,它是灯塔,是使命,是方向。
这束光,不在外面,而在心里。欧亚愿做这样一座灯塔——不声张、不浮躁,坚定地陪伴每一个学生。而大多数欧亚学子,也将以自己平凡的方式,成为温暖别人的光。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我想送给所有十六万校友的祝福:愿你们在平凡的日子里,自己成为光,也照亮别人。
02 校庆,是我们共同点亮光的时刻
30周年校庆,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有人期待盛大的晚会,有人向往绚烂的烟火。但我觉得,校庆不该只是一时的热闹,也不该照搬别人的模式。它应该是一个“光的场域”——就像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SECI模型”那样,知识在交流中成长,智慧在共享中延续。
所以,欧亚的校庆,首先是一个大家能一起交流、碰撞想法的地方。我们希望和教育同行、企业朋友、校友、同学们一起,聊聊教育怎么创新、城市如何更新、产业怎样变革。其次,它也是一个温暖相聚的时刻。我们关心老师是否幸福、是否健康,因为只有老师幸福,学生才能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同时,作为一所扎根西安的大学,我们也想借校庆致敬这座城市——让传统文化遇见青春创意,让历史和未来在这里对话。
校庆,更是一场持续的、流动的“光的循环”。它让老师、学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朋友在这里彼此照亮、共同成长,让“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这个信念,在一次次的相遇中被传递、被点燃。
03 “隐形冠军”的启示:扎根深处,照亮一方
1986年,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那些不追风口、不图虚名,却在某个领域默默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小企业。它们不强求规模,却靠实实在在的价值站稳脚跟。
欧亚这30年,走的也正是这样一条路。我们没有顶尖大学的光环,但我们一直紧贴产业和雇主的真实需要,帮学生走好成长的路。我们的校园被称为“西安人文新景观”,不是因为多么豪华,而是因为我们真心相信环境能育人,一砖一瓦都有教育的温度。我们的体育团队能取得好成绩,不是靠个别明星队员,而是因为体育俱乐部的改革和每位老师、同学的全情投入。
不张扬、不跟风、不动摇,脚踏实地、照亮平凡——这就是欧亚的底色。我们甘心做教育领域的“隐形冠军”,不一定站在最闪亮的地方,但一定要做一束温暖、坚定的光。
04 光是初心,也是远方
30年前,我们种下一粒教育的种子;30年后,这棵树已沙沙生长,荫蔽一方。“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既是对过去的回应——教育的意义,不是追逐光环,而是温暖每一个生命;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欧亚人不一定站在最耀眼的地方,但一定要持续发光。也许微小,却足够明亮;也许平凡,却始终向前。
我们相信,光能吸引光,微光可成炬。下一个30年,欧亚仍愿以教育为志业,以光为使命——陪伴每一个平凡的人,照亮每一个真实的梦,就做这平凡世界的一束光!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和古籍相遇 与“李白”对诗 陕西师范大学旧书市集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