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上,学生化身为“头脑特工队”队员,与各种情绪过招;语文课上,在AI的赋能下,学生与绿色植物交朋友,在趣味中提高综合素质;数学课上,学生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们纷纷表示,AI犹如神助攻,这样的活力课堂爱了!5月20日,西安市未央区百花小学“科学小实验下的项目式学习研讨暨百花小学第二届教学节”带给人们不少惊喜。
本次活动由西安市教育学会主办、未央区教育局协办,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与百花小学承办。活动以“实验求真知,AI 赋能量”为主题,通过多维度的展示与研讨,聚焦科学教育与 AI 技术融合,吸引了全市教育系统代表、专家学者及师生家长共赴这场教育创新盛宴。
跨学科项目点燃学生兴趣
走进校园,手风琴社团悠扬的迎宾曲与民乐社团激昂的《射雕英雄传》合奏交织,奏响了活动序曲。嘉宾们手持 AI 智能邀请函,开启这场科技感与人文气息交融的校园之旅。
语文学科“一出好戏——两小儿辩日”通过情境演绎神还原经典课文,让学生领悟思辨精神;“小小发明家——用创意点亮生活” 鼓励学生以奇思妙想解决实际问题,“春芽成长记——AI 赋能生命密码”则借助科技手段,让学生在种植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数学学科的“桥梁设计与几何”等项目,引导学生化身工程师,运用几何与测量知识完成模型制作与绘图实践,培养空间思维与应用能力。心理学科的“情绪魔法师——AI 解码心灵晴雨表”为学生提供情绪调节的数字化方案,呵护心理健康;英语学科的“大美中国・缤纷四季——旅游城市小小推荐官”项目,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结合,通过制作宣传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此外,该校科学学科生态瓶制作项目,围绕金鱼生存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百花小学种植园依托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度参与种植全过程,并用日记、创意菜品、绘图等形式展示劳动成果,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这些精彩纷呈的项目打破学科壁垒,受到学生的热捧。
小达人现场做实验 艺术与科学擦出奇妙火花
惟德楼前的科学实验与科技作品展区更为吸睛!42 组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实验装置前,学生们身着统一的白大褂,时而俯身调整实验器具,时而直起身子面向参观者,手中的玻璃棒、塑料瓶等工具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他们娴熟的操作与讲解让人们领略了百花小学学生的自信。无论是“瓶子吹气球”时碳酸氢钠与白醋相遇的嘶鸣声,还是“静电小章鱼”舒展铝箔触手的窸窣声,都是求知路上最生动的注脚。
一楼大厅艺术科技展区,以“为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为主题的三大板块令人眼前一亮。未来城市区的环保建筑模型与 3D 打印作品,展现可持续发展创想;自然与科技区的水循环模型和光影装置,带来互动体验;航天探秘区的科幻画与机械火箭模型,点燃宇宙探索热情。特设的“创意工坊” 互动区,由学生讲解员引导参观者进行即兴创作,成为最具人气的看点。
此时,操场上学科融合项目式体育特色大课间将活力值拉满:一年级森林舞会韵律操展现童真朝气,三年级传统舞龙彰显文化传承,四年级敏捷圈训练体现体能发展,生动诠释了百花小学体育“3+4”工作样态。
专家:真实发生的学习和探索弥足珍贵
随后迎来本次活动的开幕式,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田征、未央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建新、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总校长罗坤、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涛、未央区教研员以及全市的中小学教师代表出席。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涛主持此次开幕式。
开幕式上,未央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建新做了致辞,他强调“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很高兴在未央教育中看到了如此丰硕的科学教育推进成果。
“我更看重全员参与的真实生活,走进百花小学,没有豪华的场景,只有真实发生的学习和探索,比如42个实验就非常地生活化”,西安市教育学会田征会长称赞道,百花小学教学节为大家提供了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是西安市首批项目式学习实验校,项目就是真实的问题,2年来,我们的项目式学习真实发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成长”,百花小学校长王均刚在主旨分享中介绍了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做法与经验。
创新情景式舞台剧演绎“魔法世界的科技探险”
紧接着,一场由师生共同演绎的项目式学习舞台剧《魔法世界的科技探险》闪亮登场。舞台剧以“五位学生在魔法世界的奇幻旅程”为剧情,通过“花之秘境、海底世界、黑暗迷宫、神奇墓碑”四个场景的切换演绎,将科学实验与戏剧表演完美融合,学生们现场做实验,完美闯关,生动诠释“实验求真知”的主题。
随后,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坤为大家带来一场发人深省而又充满智慧的AI主旨微报告: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分享了陕师大实验小学研发上线AI教研员AI赋能教育的案例。截至当天,AI教研员已在全国31个省市共900多所中小学推广使用,引发现象级课堂革命。
三节课例呈现AI下的课堂新范式
随后,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启项目式学习课例展示。语文课会场,赵青老师执教二年级《春芽成长记 ——AI 赋能生命密码》,利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观察植物生长,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项目记录 “春芽成长档案”,培养观察能力与生命科学意识。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程创立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赵青老师的课堂巧妙打破学科壁垒,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语文教学,以“春芽成长”为纽带,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记录与表达能力,又通过跨学科实践激活了生命科学意识,真正实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数学课会场,常萌老师带领六年级学生开展《校园平面绘卷,AI 鉴析领航》项目,运用 AI 测绘工具绘制校园平面图,结合数学比例尺与数据分析,解决“校园设施优化”真实问题。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王欣老师对这节课例给予高度肯定:课堂将 AI 与数学知识深度融合,以“校园设施优化”为真实情境驱动学习,让学生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切实掌握比例尺应用与数据分析方法,既培养了空间观念与问题解决能力,又展现了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强大生命力,为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提供了优质范例。
心理课会场,李乃茜老师带领五年级学生呈现了一节心理课:《情绪魔法师——AI 解码心灵晴雨表》。李老师借助 AI 情绪分析小程序,引导学生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头脑特工队》中的人物,通过小组合作化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一位同学还通过编程设计“情绪调节机器人”,带来调节情绪的新方法,课堂气氛很活跃。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教研员师雯老师表示,这节课巧妙借助 AI 技术构建沉浸式心理课堂,通过情绪分析与编程实践,将抽象的情绪管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学习体验,既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又激发了科技探索兴趣,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为心理学科的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新范式。
与会老师纷纷表示,活动非常精彩,深受启发,特别是三堂课例为自己提供了独特的思路。百花小学校长王均刚表示,未来,将继续沿着项目式学习的路径,创新课堂,打造更多受学生喜爱的好课堂,探索AI教育。
华商网记者 耿艳红(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学科为笔,重庆科技大学绘就产教融合育人新画卷 下一篇:书香少年“对话”大文豪 校社共建阅读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