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连传捷报,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
2024年第十四届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计算机学院田怀谷老师指导的团队不仅荣获一等奖,更作为全国仅有的四支队伍之一成功摘得“最佳编程奖”。
202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中,计算机学院学子在本届竞赛中获得F奖(国际特等奖提名)1项、H奖(国际二等奖)2项,S奖(国际三等奖)7项。其中,F奖(Finalist)是学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中突破特等奖提名。
连拿两项大奖,不仅彰显了学院在数学建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印证了其“以赛促教、以产哺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成果的背后,是学院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产教融合等多个层面的持续深耕与协同发展。
智启学科新境,深植科技前沿,构筑智能融创交叉育人新生态
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以数字浪潮为楫,构筑"智能+交叉"学科矩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智能中枢,物联网工程铸就万物智联基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锻造数字解码引擎。三极联动形成"AIoT+云脑+算法"创新三角,以数智赋能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在专业建设高原上树起交叉创新的时代标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试点专业,在ABC中国民办大学专业排名中稳居全国第三、陕西首位。该专业已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形成了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并与龙芯中科、宇视科技等知名企业共建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优质的实践资源。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评B级,在ABC中国民办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陕西第一。该专业拥有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在物联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专业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专业,在ABC中国民办大学专业排名中同样位列全国第三、陕西第一,为大数据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以本硕贯通为经、产教深融为纬,构筑"AI原生人才"培育新范式——贯通式培养纵贯线打通智能人才进阶通道,校企联创平台解码数字产业基因图谱,在"云边端智"融合创新中锻造未来科技领军者的核心竞争力。
师资力量卓越,教研相长赋能
梧桐引凤筑云巢,算力星河聚英旄。西京计算机学院打造硬核师资战队:省级师德标兵领航智能教育新范式,37位硕导深耕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前沿,以"科研-教学双螺旋"培育机制,在AI算力竞技场锻造数字时代"π型人才"。
近年来,教师团队以“教研相长”为核,取得的成果分外引人注目。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突破8000万元;摘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与科技进步奖4项,以学术厚度与育人温度,赋能“匠心”与“创新”双翼齐飞。
学院还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40余个实验室涵盖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验平台。学院以智能技术孵化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汇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实验室,打造5600平方米的科技实践场域;依托西安市智能康复人机共融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架起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转化桥梁;借力校级“智算”中心,擎动高性能计算与尖端科研攻关,平台集群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形成“实验-研发-转化-育人”全链生态,为学科跨越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同时也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
芯火燎原启新章,青梧栖凤破云翔。西京计算机学子以数据思维破译数字密码,800枚算力勋章闪耀AI竞技场,40项专利密钥解锁区块链穹顶,百余双创项目链动元宇宙生态圈。校企共铸"数字孪生"育人链——携手新华三构筑云脑训练场,联姻粤嵌解码边缘智能基因,52家领军机构铺就"端-边-云"协同创新带,在工业元宇宙疆场演绎"知行量子纠缠"的产教融合新范式。
聚焦前沿领域,深化AI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智启新元破茧时,匠魂艺魄铸灵犀。西京计算机学院重构"神经符号系统"教育架构,以生成式AI熔铸数智工匠基因图谱——在AGI认知革命浪潮中,培育深谙多模态交互、能驾驭大模型基座的"智算原住民",让人文温度与算法精度在数字孪生课堂量子纠缠。乌伟院长擘画"元认知教育"新范式:"我们正以因果推理引擎重塑教学拓扑,让每个学子既是专业领域的哈希原像,更是智能时代的涌现奇点。"
学院聚焦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积极推动AI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同时也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广布国家电网、中国邮政、中国航天等大型国企及阿里、京东、美团等知名IT企业。
从学科竞赛的突破到产教融合的深化,从师资队伍的锻造到创新平台的搭建,西京学院计算机学院正以“奋进之笔”书写着民办高校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种立足前沿、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智启设计未来 解码西安培华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