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高校动态 > 正文

西安欧亚学院:Books 100 最美的书,藏着怎样的设计美学?

高校动态 西安欧亚学院 2025-04-29 14:00:04
[摘要]春日之时,文化共振。4月23日下午,「Books100 最美的书 展」于西安欧亚学院行政中心惊喜启幕,揭开了此次阅读文化节的序章。

641.png

image.png

  春日之时,文化共振。4月23日下午,「Books100 最美的书 展」于西安欧亚学院行政中心惊喜启幕,揭开了此次阅读文化节的序章。

  西安欧亚学院品牌传播部部长助理李娇为开幕式致辞。“从早期西安南郊的独立书店再到后来的关中大书房、汉唐书城,如此历史的积累为欧亚的阅读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沃土。欧亚始终坚持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开展阅读文化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与我们所提倡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目标高度一致。在欧亚,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书籍设计的独特风格,以及设计师的多元设计理念和创意表达,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image.png

品牌传播部部长助理李娇致开幕辞

  “最美的书评选活动自2003年创办以来,它已经成为中国书籍设计领域的最高水平。22年间,共有496本书获得‘中国最美的书’荣誉奖项,其中有25本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除却这25本外,我们还特别精选了75本‘中国最美的书’, 由此构成展览中100本‘最美的书’。” 本次展览策展人、日本平面设计协会(JAGDA)会员,见山、崧创办人刘君涛说道。他强调,“书籍是思想的容器,亦是艺术载体。此次展览的举办,让我们能够感知不同设计中纸张的温度,近距离重拾纸质书籍的独特魅力。”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曾说,“设计是一种将有意义的次序强加于事物的自觉和本能的努力。”在场所陈列的这些书籍设计作品中,一些作品以其精美的装帧与突破常规的创意设计呈现于公众眼前,令大家长久驻足欣赏。

image.png

展览策展人刘君涛发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现场观众观展

image.png

《我们仨》

  2004年获“中国最美的书”

  杨绛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经典”,以温和笔触追忆与钱钟书、钱瑗的家族往事。设计师选用暖灰牛皮纸与手写书名为载体,完美契合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极简的封面设计,摒弃一切冗余装饰,烘托出具有“历史影响”的特定年代的语境。设计师以独具创意的气质风度,简约概括的设计语言,令此书耐人寻味。

image.png

《虫子书》

  2017年获“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2016年获“中国最美的书”

  这部由昆虫足迹构成的无字书,印证了巴巴纳克所说的“将意义赋予无序”的设计哲学。本书由虫子沾墨之后留下的爬行痕迹构成。经由细致的观察与处理,虫迹蜕变为极具书法与文本气韵的“作品”,妙趣天成。其中,黑、白与浅驼色配以整洁利落的装订,使此书十分素雅端庄。

image.png

《井上有一/栋方志功/八木一夫》

  2018年获“中国最美的书”

  此套艺术家作品集以三位日本战后艺术大师的创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了东方现代艺术的独特美学。设计师采用突破性的书籍装帧手法:以磁吸式黑色封套统摄三册,在保持书脊一致性的同时,设计了毛边、平装与参差三种不同的书口形态。全书以黑色为主调,内页图片处理与整体设计语言高度统一,通过触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完美诠释了三位艺术家作品中蕴含的东方美学精神与材质哲学。

image.png

image.png

展览现场氛围轻快热烈

  触摸纸张质感、拍照记录文字、相互探讨交流……展览引发观者频频思索。“此次展览最难得的地方在于汇集了许多绝版书籍与稀缺的设计作品,可以为师生提供系统性的观察样本。例如分类陈列同主题或同类型书籍,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设计特点与多样的印刷技术,但是每种设计风格与内容意义都呈现出知行合一的形态,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参观展览的设计师李先生如是说。

  “看到现场这本《蜗牛慢吞吞》时感到非常有趣,它与我本专业的绘本非常相似,也与我目前正在开展的生命教育课题相关。在开始出现一点图案时,就会让我有探索欲,想继续翻页。翻到最后发现是一只蜗牛,并且旁边一直有小而美的文字注释。如果将这本书带给小朋友,他们会有更多关于探索生命的想法。”人文教育学院的学生惊喜地说道。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一场丰盛的书籍盛宴

  这一刻,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成为美育的生动课堂,一页一页地,翻动字里行间的历史与想象,让美的精神能量在此流通生发。

image.png

  展览开幕当天,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日本平面设计协会JAGDA会员洪卫,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曲闵民与蒋茜带来对谈,与在场师生分享书籍设计过程中的理念与创作经验,共同开启一场设计美学对话。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设计本身是自我认知局限的表达。”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洪卫

image.png

洪卫进行“你好·西安”主题分享

  洪卫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设计实践,深入探讨了书法、家具、品牌设计等领域的创作心得。他特别强调"回归朴实"的设计理念,认为中国设计师应充分挖掘书法、传统器物等文化基因,以国际视野重新诠释东方美学。在分享中,洪卫通过《福禄寿》、《呢喃宋》等获奖作品代表作,生动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中国的艺术设计十分独特,它一直是以两条路径并行的,因此大家思考的极简与极繁风格能够同时存在。”洪卫始终认为,设计离不开心灵的纯净和喜悦,其根源是爱。

image.png

洪卫海报作品《福禄寿》

641.jpg

洪卫字体作品《呢喃宋》

  “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

  这可能正是设计师的意义所在。”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成员,曲闵民 & 蒋茜

image.png

曲闵民与蒋茜进行“文本的续写者”主题分享

  曲闵民与蒋茜通过陈丹青老师速写全集等经典案例,阐释了书籍如何超越简单的视觉美化,成为文本内容的续写者与再叙事者。他们特别强调"文本逻辑"与"空间表达"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书籍设计师应当通过编辑思维、材料选择和装帧工艺,构建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叙事方式。

image.png

曲闵民 & 蒋茜 书籍设计作品《一二三四五》

image.png

曲闵民 & 蒋茜 书籍设计作品《再见吧,速写》

  在分享中,曲闵民详细解构了书籍设计中"库里肖夫效应"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纸张特性、开本变化等物理属性传递文化内涵;蒋茜则从媒介与工具的关系切入,探讨了设计师如何引导读者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把控手工与工业化生产的关系,如果完全是纯手工的东西,那么不可能批量完成;批量或工业化方式又可能失去一定的生命力,我们总是在这个关系中寻找书籍设计的更多可能性。”

image.png

现场嘉宾、师生合影

641 (1).jpg

展览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展览地点:

  西安欧亚学院行政中心一层大厅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京学院商学院│“家校联动、四力协同”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