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员与孩子们互动。
4月23日上午,西安市凤景小学礼堂内欢声笑语,板胡悠扬。“匠心传承 筑梦未来”秦腔文化示范课活动在这里火热举行。西安三意社的艺术家们用一场生动的秦腔文化示范课,让孩子们在“手眼身法步”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小朋友们,秦腔可不是‘老古董’,它可是咱们陕西的‘摇滚乐’!”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侯红琴作为主讲人,与三意社艺术家们用“讲演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开秦腔艺术的大门。
“这根弦一拉,就能‘讲’出高兴和生气的故事!”三意社板胡演奏家米春胜手指翻飞,一段欢快的旋律从琴弦上跳跃而出。台下的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突然旋律一转,低沉的苦音调式响起,前排一个小男孩脱口而出:“老师生气了!”米春胜笑着点头:“对!板胡就像会说话的嘴巴。”
在水袖表演环节,女演员李晓娟甩出三米长的白色水袖时,礼堂里响起一片“哇”声。可轮到孩子们上场时,袖子却不听使唤,缠住了自己的胳膊。
“看上去像仙女,实际甩起来好难,艺术家老师这么厉害肯定是因为坚持不懈地练习。”一名女生体验后说。
李晓娟刚亮出红手帕,场下便一片惊呼。只见她手腕轻抖,手帕如蝴蝶般在指尖旋转飞舞,可当孩子们亲自尝试时,手帕却屡屡“不听话”地砸在地上。“手定在中心圆圈,用手腕画圈!”侯红琴和李晓娟蹲下身,手把手教学生。手帕轮到一个小男生手里时,他轻松地转了起来,可没几秒钟,手帕意外飞到了前排同学头上,孩子们开心地笑着。
另一边,武生演员杜凯手持长枪与李晓娟展开“对战”,红缨翻卷、刀光闪烁,一招“回马枪”赢得满堂喝彩。互动环节,孩子们走到台前,体验“舞刀弄枪”,艺术家们特意放慢动作,分解“劈、挑、挡”的招式,孩子们模仿得有模有样。
活动结束时,许多孩子还依依不舍地比划着刚学的招式。“这是我第一次了解秦腔,原来我们陕西人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么有魅力。”三年级小学生张婉芯说。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总工会、市教育局联合开展。通过让劳模精神走进校园、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通过发挥劳模工匠的榜样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学习成才、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