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讯 > 正文

中学现“双休”2.0版:培优补差有N多办法

教育时讯 华商网 2025-04-13 11:33:05
[摘要]据了解,西安市多数中学除了高三,其他年级均实行双休,包括初三,如西安辅轮中学、西咸新区泾河一中等。

      “娃正在高三冲刺阶段,最近西安市到处在查校外培训班,不知道还要不要给娃报班,挺纠结的……”越来越多的中学甚至顶流名校加入了周末“双休”的队伍,甚至包括初三和高三。面对“双休”浪潮,部分学校和家长直呼还不太适应。华商网记者走访了西安部分中学校长、师生、家长,听听他们怎么说。

  据了解,西安市多数中学除了高三,其他年级均实行双休,包括初三,如西安辅轮中学、西咸新区泾河一中等。

4e3c87a3a4cf773b9a2b532ec139095.jpg

  家长:家有高考生,“双休”后焦虑值上升

  李女士最近比较焦虑,她的儿子就读高一,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她说,之前没实行双休的时候,学校会补一天课,孩子周末回到家后,不可避免地会接触手机,自己会限制孩子用手机的时间。但实行双休后,明显发现孩子用手机的时间长了。

  “我们是单亲家庭,孩子平时都是我在管,周末两天孩子都在家,我的压力也大,因为手机影响了亲子关系不说,还担心娃两天休息没利用好影响了学习,毕竟别的娃在‘内卷’……”

  家长杨女士也为此犯愁,称孩子是高考生,近期教育部门在整治校外培训班,原本报的班泡汤了,孩子有一两门学科比较弱,不知道该咋办,“听说有的给娃报了线上课程,但线上课程效果不如线下的。”

  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双休点赞,部分高中生周末会自主安排学习,“我周末报了线上课程”,西安市第六中学一名高一学生说。

  一位校外高中学科培训班办学人无奈地说,近期高中校外学科辅导也受到牵连,周末已无法正常开课。据他所知,很多机构都已“转战”线上。

  据省教育厅消息,陕西省线上学科培训机构数量为零,凡是在线上进行学科培训的,均无资质。

  焦虑根源:双休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时间管理逻辑

  多年担任中学校长的资深校长S指出,随着中学双休政策的推行,不少家长陷入了迷茫。

  他分析说:“原本周末是孩子在校学习、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固定模式,如今突然改变,家长们的计划被打乱。他们担心孩子在家中无法像在学校那样有规律地学习,无法有效利用周末的时间巩固知识、提升成绩。同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诱惑无处不在,孩子可能会沉迷其中,不仅影响学习,还可能引发亲子冲突。家长们的焦虑源于对教育效果的担忧,也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他们不知道如何在新的双休模式下引导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周末。特别是在现行中高考制度下,‘时间投入=学业产出’的思维惯性仍占主导,双休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时间管理逻辑,这或许是家长焦虑的根源。”

  S坦言,学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意味着学校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学校还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双休时间,避免学生过度放松或过度学习,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家长对学校教育效果的质疑,“学校在双休政策面前,既要保证教育质量,又要平衡各方利益,压力巨大”。

  校长:双休能够保证校内教学质量

  “双休挺好的,我们初三老师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西安一名校初三老师感慨道。采访中,许多中学老师特别是带毕业班的老师表示比较疲惫,双休的到来,给了师生缓冲减压调整状态的机会。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执行校长任康元表示,教育部门严禁任何学校周末补课,对学校来说,不管是老师还是管理者,都是皆大欢喜的事。

  他说,其实不存在打乱计划和教学进度赶不上的问题,只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可以保证正常教学时间内教学质量的,“家长要大胆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关注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大胆地让孩子周末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社区或企业,难道这就不算是一种学习?在信息社会,要让孩子和手机彻底告别,也不现实,关键是要逐渐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自律能力。家长逐渐放手,自觉接受周末双休的现实,避免出现亲子矛盾。”

  在学生休息权与学习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答案亮了

  那么,当“休息权”从职场延伸至校园,如何在保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尊重教育规律之间找到平衡?

  对此,西安市碑林区某中学一位高中班主任认为,双休制度的推行是教育理念回归本质的体现,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原计划被打乱,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审视教育规划的契机,这正是学校及家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好机会。

  知名教育专家刘鹏指出,学校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时间管理课程,家长在家也要引导孩子制定学习与休闲计划,例如,采用“时间四象限法则”,与孩子一同将周末事务划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时间。

  关于孩子依赖电子产品和亲子冲突问题,关键在于家长合理引导,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多安排家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学校方面,除加强与家长沟通外,则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趣味性的周末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关于培优补差:学校这样替家长分忧

  多位教育人士认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后,高中段学生培优补差需要学校承担更多责任。

  西安市育才中学校长沙涛表示,学校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课后辅导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也可以建立“学业诊疗中心”,由骨干教师轮值,通过错题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一对一帮扶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和指导,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就培优补差,任康元给出了几条路径:

  一、寄宿制学校周内利用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培优补差。

  二、对学习能力有差距的学生,可利用周末布置分层次作业;教学任务尽可能在周内完成,周末可以给学生布置少量的作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支配。

  三、利用在线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获取免费优质资源,结合AI诊断系统分析知识薄弱点,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

  四、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自主学习微课视频,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提升效率。

  五、建立家校定期沟通平台,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家校联合制定个性化培优补差计划。

  六、为学困生提供心理辅导课程,缓解焦虑情绪;为培优生设计安排抗压训练,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心理失衡。

  刘鹏表示,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例如针对培优,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学科前沿讲座,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补差,教师依据学生薄弱学科与知识点,实施分层辅导,精准解决学习难题。学校还可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他指出,更为关键的是,教育部门应加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从知识选拔转向能力选拔,从毅力竞争转向智力竞争。在考试中增加开放性试题、实践操作考核等,引导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自主探索中实现培优补差,真正提升综合素质。

  声音:双休不应“一刀切”,建议推行“弹性双休”

  双休是否要“一刀切”?S的观点是,双休是否要“一刀切”,需要谨慎思考,如果校内不补课,而校外补课依然盛行,这将给学生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一刀切”式“双休”也有可能影响教育公平,建议建立“弹性双休制”,允许农村及薄弱校申请阶段性调休,但需配套师资帮扶。

  刘鹏认为,双休“一刀切”难以契合复杂多样的教育现实。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家庭监管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农村学校,学生往返家校路途远,双休可能导致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大幅减少,且家庭在学业监管上有心无力;而城市学校虽资源相对丰富,但不同学校的教学进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统一双休会使部分学校教学计划难以推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不要再聚焦休与不休的问题,而是学校应聚焦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聚焦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也有校长认为,周末“双休”必须“一刀切”,包括初三和高三毕业班,只有“一刀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周末补课的问题。

  刘鹏指出, 若校内不补校外补,则失去教育公平。要破解这一难题,学校更要承担主体责任,提高周内教学效率,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指导学生周末在家的学习巩固,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深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减少对机械知识的考查,增加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评,从源头上削弱校外培训的应试“优势”,引导教育回归本质。(华商网记者 耿艳红)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省首个校园健康科普教室落户新知小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