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幼小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打破次元壁”

幼小动态 西安日报 2025-04-11 09:42:16
[摘要]4月的西安校园里,欢笑声此起彼伏。伴随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财政局联合主办,西安演艺集团承办的“2025年西安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启。

学生们学习戏曲动作。(受访单位供图)

  4月的西安校园里,欢笑声此起彼伏。伴随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财政局联合主办,西安演艺集团承办的“2025年西安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启,从4月1日到4月10日,西演·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与西演·西安市豫剧团的艺术家们走进我市20余所中小学,以沉浸式戏剧体验、趣味戏曲课堂为载体,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戏剧课堂:古今对话中传承智慧

  4月7日,西安灞桥区岳家沟小学的校园内,在孩子们热切期待的眼神中,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敖丙降雨记》的奇幻故事拉开帷幕:主人公陈小唐误入东海梦境,与哪吒、敖丙携手解决陈塘关旱情,拯救陈塘关百姓。跌宕起伏的逗趣情节,不时令人捧腹大笑,更让在场的小观众们感受到友情与团结的力量。

  西安儿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敖丙降雨记》并不仅仅是个有趣的戏剧故事,它在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巧妙植入了环保主题,特别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当“教育”被包裹在戏剧中,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看到在龙王和李靖的帮助下,陈小唐和哪吒、敖丙学会了使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成功为陈塘关降下及时雨,“神话里藏着科学!”四年级的李同学兴奋地说道,“无论资源多么丰富,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资源。爱护环境的人,也是和哪吒、敖丙一样的小英雄!”

  一边是寓教于乐的“科普”,一边则是古今交融的文化思考。4月10日,在浐灞第二十五小学的舞台上,《劝学三迁》的故事热闹上演:唐代孩童牧之的母亲,不辞辛劳地效仿孟母,三次迁居,只为给孩儿寻觅一片学习的净土。戏、舞、歌相结合的舞台,让孩子们时而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时而身临其境,感受教育的意义。

  “一声鞭炮喜结缘,两斤四两解争端,三迁居所为琢玉,识礼立志效圣贤……”活动中,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同时将“戏剧工坊”带进了校园,通过“台词跟我学”“小片段演绎”等环节,学生们与专业演员们共同学习,深入了解戏剧的奥秘。“卖鱼咯!”当孩子们戴上发饰,模仿唐代市井小贩的叫卖,他们完全沉浸在了剧情之中,亲身感受着古代商贩的真实生活、小牧之的成长历程、牧之母亲的良苦用心。“戏剧让孩子从观众变成主角,这样的教育更鲜活。”西安儿艺演员曹佳玉说。

  让文化传承“活”在体验中

  4月9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西安市莲湖区前卫路小学以另一种形式绽放。在西安市豫剧团为该校带去的“2025年西安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一堂充满互动乐趣的“中国戏曲之戏曲行当课”,让孩子们走入古老悠远的璀璨梨园艺术。

  在西安市豫剧团演员李龙辉主讲的“戏曲行当课”上,生旦净丑的奥秘被娓娓道来。授课的同时还伴随着现场展示——当让人眼花缭乱的戏曲动作被拆解为“兰花指”“提步”等易学招式,豫剧团演员孙娟轻盈地在舞台上示范“开门”“关门”动作时,许多女生摆着姿态,轻踮脚尖模仿。随后进行的戏曲武生技巧和兵器对打展示,更是吸引了许多男同学的好奇,他们踊跃要求上台,按照戏曲范式,学起了丁字步站姿、云手、山膀……一板一眼的认真劲儿,引得豫剧团老师连连点赞。

  “不是让孩子背古文、记理论,而是让他们在扮演角色、体验‘武生’时,自然而然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西安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西安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还将在今年继续走进更多的西安校园,“当传统文化触手可及,传统文化的种子会在孩子们心中破土而出。我们的活动也将更多注重‘双向互动’,让孩子们在浓郁的文艺氛围中,从观赏者变为参与者,让文化传承真正‘活’在体验中。”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阳光体育助成长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