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西安工业大学启动第十届“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生硬的教科书,而是可以触碰、体验、共情的生命对话。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治疗、心理嘉年华、曼陀罗绘画……如今,陕西高校不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沉浸式体验,助力心理健康教学
3月25日,在西安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30名学生正在开展“探索内心、接近距离”团体心理辅导。
“在大学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很有必要。”西安科技大学学生刘思呈认为,“大学生平时习惯网络社交,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互动。活动让我们彼此熟悉,结交到了新朋友。”
西安科技大学学生金丛笑第一次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她说:“我现在面临考研或就业的人生选择,比较迷茫和焦虑。今天,心理老师为我指点迷津,感觉好多了。”
“大学生面对学业与就业的压力,往往会出现孤独迷茫、人际交往不畅、情绪低落等问题。”西安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萌说,为此,西安科技大学积极打造沉浸式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将团体辅导、沙盘治疗、心理剧疗愈、心理绘画等20余种体验项目融入心理健康教学。
心理咨询老师赵海霞向记者展示了学生的“心灵成长手账作业”。在这些“作业”中,大学生用绘画、贴纸、手工、照片等方式,表达对自我、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婚恋等的认知与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克服‘病耻感’,促使学生主动向同学和老师倾诉自己的困扰,寻求外界的帮助。”心理咨询老师王兰告诉记者,西安科技大学采用“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活动实践+心理辅导”的方式,将心理健康知识全方位传授给大学生,通过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挫折教育、职业规划、恋爱关系、生命教育等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寻求心理健康“最优解”。
学校开通了QQ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老师24小时“云端守护”。“无论学生何时发送信息,总有人接住你的情绪。”张萌说。
“树洞守护者”,舒缓心情与压力
3月20日,一条匿名消息跳入西安工业大学“心理树洞”后台:“压力很大,经常失眠。昨晚4点才睡着……”
屏幕另一端,值班的“树洞守护者”专职心理教师迅速回应:“亲爱的同学,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在面对学业、未来和自我期待时都会经历类似的困扰。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表现……”类似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西安工业大学的“心理树洞”发生。
2024年4月25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在学校公众号上线了“心理树洞”。在这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释放压力与失落,也可以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随心记录自己的心情。上线近一年,“心理树洞”每天都会收到学生来信。
“想考研,但无论怎么努力,似乎都学不好……”“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除了知识积累,更需要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屏幕另一边,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给予学生暖心回复,并告知学生如果这些问题持续影响情绪和动力,可以预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的专业咨询,探索适合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撕开困住学生的焦虑茧房,让光照进来。”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专职心理教师潘治辉表示。
这个学期,西安工业大学在广播台开通了《心海导航》心理栏目。这档新晋“电子心理好友”节目,正在用声音陪伴大学生探索内心世界。
通过“网络热线+线下咨询+公寓谈心屋”三件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倾诉心声。学校还对辅导员、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等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伸出援手。
“阳光护航”,送上心灵成长大礼包
3月到6月,全省高校同步开启“五育润心,赋能青春”第十届“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实践活动。知识竞赛、心理嘉年华、心理情景剧Battle、心理委员成长特训……“心灵成长大礼包”藏着不少惊喜。
3月19日,记者从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工作部获悉:全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通过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全力为全省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到今年3月,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总体师生比优于国家1∶4000配备标准,基本形成了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
目前,全省所有高校均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高校标准化心理中心创建率达81.9%,85%的高校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和重点关注学生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平台。
各高校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在学生社区引入心理服务咨询。“2个学分、32至36学时”的心理必修课成为高校标配,全省近七成高校开设了心理选修课。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融合·创新·发展——西安欧亚学院携手长龙体育集团共探体育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