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讯 > 正文

“党员红”引领“志愿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打造“1+N”雷锋月服务矩阵

教育时讯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2025-03-31 15:23:09
[摘要]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传承。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团建 青春志愿行”为主题,创新构建“1+N”雷锋月服务矩阵(“1”个核心主题+“N”项特色活动),形成“党员红”引领“志愿红”的生动局面,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传承。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团建 青春志愿行”为主题,创新构建“1+N”雷锋月服务矩阵(“1”个核心主题+“N”项特色活动),形成“党员红”引领“志愿红”的生动局面,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思想铸魂:双轨并驱夯实信仰根基

  通过“理论-实践-反思”育人闭环,筑牢青年理想信念的红色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

  ——理论宣讲维度。围绕红色文化、反诈宣传、低碳生活等五大主题,开展“党建带团建 青春志愿行”“时代使命与青春担当”宣讲服务,解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

  ——思想交锋维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通过PPT讲解、主题演讲、朗读、观看纪录片、案例分析等形式,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悟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的内涵。举办主题知识竞赛,选手们结合热点话题,展开思想交锋,激发青年对雷锋精神的时代思考,共同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

  实践淬炼:多维服务熔铸责任担当

  以“多维服务矩阵”为实践载体,通过“理论武装+实践锤炼”双轮驱动,强化青年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推动学雷锋活动向纵深发展,促进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生态文明实践。由党员先锋队领衔的“碧水青亭映校园”清洁行动,采用“劳动实践+环保教育”双轨机制,对抹茶湖全域、教学区及生活区开展地毯式环境整治,推动校园生态环境品质跃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image.png

  “碧水青亭映校园”清洁行动

  ——公益育人实践以“青春捐物”行动构建“宣传矩阵+爱心驿站”立体化捐赠体系,深度融合“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将衣物整理、分类打包等环节作为劳动教育课堂的重要内容,累计接收捐赠衣物550.8公斤,与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建立“捐赠-转运-发放”全链条协作机制,确保爱心物资精准送达山区儿童手中。

image.png

“青春捐物”行动

  ——文化服务实践“书香筑梦”图书整理行动,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实施“图书编码-分类上架-环境维护”标准化管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书香校园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健康守护实践创新“预防医学+志愿服务”模式,开展“血压血氧双检测”专项服务,既为师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更通过健康科普宣传培养每位师生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累计服务200余人次,后续将建立“校医室-学院-班级”三级健康跟踪机制,持续深化健康校园建设。

image.png

“血压血氧双检测”专项服务活动

  文化浸润:守正创新赓续精神血脉

  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牵引,推动红色基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雷锋精神在校园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思想淬炼工程。开展“新时代新青年”主题文字征集活动,收到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百余件。创作者们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既有对《雷锋日记》的当代解读,也有对“创新服务”新内涵的挖掘、对“螺丝钉精神”的青春诠释,形成老典型新解读的育人效应。

  ——视觉转化工程。开展“学雷锋 井上添彩”活动,巧妙的将雷锋精神融入二十四节气之中,让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有趣的方式跃然“盖”上,将井盖转变为传播正能量、彰显校园文化独特魅力的新平台。开展“雷锋日记”主题手抄报与板报创作,将“螺丝钉”“勤俭节约”“经典语录”等符号转化为可视化语言,形成“沉浸式”精神洗礼空间。

image.png

“学雷锋 井上添彩”活动

  长效赋能:机制创新激活志愿新活力

  ——志愿服务进社区。依托“传承•青春•奋进”三维行动体系,以课业帮扶、民生服务、公益捐赠、社区焕新四大载体践行雷锋精神,通过无偿作业辅导、银耳汤赠饮、义剪、共享单车规范整理、公共设施焕新工程等方式重塑社区美学空间,特别策划“青春接力”专项行动,以高校为原点形成爱心涟漪效应,实现公益资源跨域流通。

  ——星火燎原培育计划大二、大三学生深入挖掘校园内外的真实故事,在大一学生中通过同龄人说身边事传递温暖与正能量,在新生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形成“人人可学、处处能为”的生动局面。

  ——行动准则树标杆为深化实践育人实效,明确了弘扬正能量、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奉献意识等8项行动准则。通过量化标准与柔性引导相结合,推动雷锋精神真正融入师生日常,成为校园新风尚的鲜明底色。

  ——量化志愿行将志愿服务、公益行动体系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用“志愿汇”平台赋能量化评价、动态管理、成果转化等举措,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三月芳菲尽,雷锋伴春行。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1+N”服务矩阵将持续深化“党建+志愿”融合机制,进一步实现志愿服务从“活动月”到“常态化”的转型升级,让雷锋精神成为校园最温暖的精神底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通讯员:冯兴 刘旭 马林锐)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AI赋能艺术设计 开启传统与未来深度对话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