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村里有隆重的活动才唱跳梅葛,现在学校里每周都安排这样的课,真好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马游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庄子豪擦着满头大汗,兴奋地说。
近日,在马游小学,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英、郭自林到学校开展梅葛、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教学传承活动,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绘声绘色的表演、高亢悠长的梅葛调,一开场便把学生们深深吸引住了,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学得格外认真。
“学生对校园里开展这样特色的教学活动非常期待。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也能让他们关注了解姚安优秀文化和非遗知识。”教师罗晓飞说。
近年来,姚安县各中小学坚持将“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三融入”非遗传承新模式,将非遗融入课堂改革、课后服务、体艺实践中,激发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迈出脚”且“玩得好”,姚安县各中小学非遗融入课堂改革,在今春开学严格执行“课间15分钟”,小邑拉花、老鹰晒翅等姚安传统花灯舞蹈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马游小学梅葛课间操、光禄小学小邑拉花课间操、思源实验学校花灯操等特色课间文化成为校园时尚,有效带动花灯、梅葛、左脚舞课间操推广。
依托课后服务,姚安县各中小学将非遗融入课后服务,通过开设非遗社团,开办“梅葛工坊”,建设传习所,打造研学基地。目前,全县83所中小学、幼儿园将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引入校园,8所中小学常态化开展花灯、小邑拉花、梅葛、剪纸、陶艺等县域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通过参与姚安县梅葛文化节暨乡村村晚、左门彝族芦笙文化节、农历二月初八“龙华会”等传统活动,姚安县鼓励各中小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以及各乡镇节庆活动。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零距离、亲眼观看、亲身参与感受非遗魅力。
“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学习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姚安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罗成功说。
马游小学社团课,非遗文化州级传承人罗树芳教孩子们彝绣。蔡兴华 摄
马游小学社团课上,梅葛文化国家级传承人罗英老师教学生边唱娃娃梅葛调边跳彝族舞蹈。蔡兴华 摄
马游小学周三的芦笙社团课上,非遗文化省级传承人郭自林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们吹奏芦笙调。蔡兴华 摄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