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讯 > 正文

西安翻译学院举办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

教育时讯 西安翻译学院 2025-03-07 17:16:02
[摘要],3月7日下午,西安翻译学院举办题为“国家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

  为着力增强学校教师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激励大家聚焦实际问题,开展精准研究,3月7日下午,西安翻译学院举办题为“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讲座特邀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世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副校长王利晓出席活动并讲话。各二级学院科研副院长、国社科教育部项目申报教师、科研骨干及科研处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科研处副处长张莹主持。

  会上,吕世生围绕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要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着重讲解了文献综述、研究框架、课题研究逻辑起点及创新点撰写的核心要点。他强调,文献综述需全面覆盖国内外相关研究,注重逻辑清晰与表达技巧,突出研究空间;研究框架是立项的关键,需逻辑严密、清晰可行,体现创新性;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核心,贯穿始终,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科研的基本路径。此外,吕教授详细阐述了课题申报书写作的三个核心逻辑:选题与论证、文献综述、论证内容的内在逻辑,以及创新点的撰写要求,强调创新点需从方法、观点、材料、视角等方面提炼,并与研究内容形成逻辑呼应。他还指出,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需通过创新点体现,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支撑研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最后,吕教授结合实例,分析了如何通过系统性更新、理论贡献、新视角应用等方式实现思想、视角、材料及方法的创新,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科研项目申报指导。

  最后,王利晓作总结讲话。她首先对吕世生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指导。她指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学校教师申报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不仅帮助教师们理清了申报思路,还为大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法。王利晓强调,科研工作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个人学术成长的关键路径。她寄语广大教师,要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讲座中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实际科研行动。她希望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为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她表示学校将继续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助力教师们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大突破。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理解,更是一次科研方法和技巧的全面提升。它标志着学校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彰显了学校致力于提升科研实力、推动学术创新的坚定决心。

  吕世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译协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汉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研究,口笔译研究,商务英语研究等。共发表研究论文 74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国家汉办/南开大学项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系列项目、中国翻译研究院项目,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等,共14项。曾任国内12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世生主讲

副校长王利晓讲话

科研处副处长张莹主持讲座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寒假进度条狂飙,你的假期KPI达标了吗?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