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充电 > 教科研成果 > 正文

接地气 形式多 看校园劳动教育新样态

教科研成果 西安晚报 2024-12-03 10:29:22
[摘要]从2022年秋季劳动教育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以来,西安市各中小学、幼儿园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劳动课,形成生活化、时代化、“中国风”的劳动教育样态,让劳动教育变得更加真实、更有价值。

新城区昆仑幼儿园的孩子们展示自己编织的围巾

  “前几天,女儿回家时戴着自己在幼儿园织的围巾,我看到后特别惊讶:竟然会织围巾了!真是不能小看孩子的劳动潜力。女儿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还要给我和她爸爸织两条呢。”新城区昆仑幼儿园一孩子家长王芳说,现在的劳动教育真是越来越“接地气”了。

  从2022年秋季劳动教育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以来,西安市各中小学、幼儿园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劳动课,形成生活化、时代化、“中国风”的劳动教育样态,让劳动教育变得更加真实、更有价值。

  织围巾 学做饭

  幼儿园小朋友不简单

  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形式,区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每天,孩子们自主选择在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角色区和建构区等“区域角”做游戏,在“玩中学,做中学”。

  在昆仑幼儿园,编织是很多孩子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和特色劳动课。日前,记者在该幼儿园编织坊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忙碌着,“今天我要多织一点,早点给奶奶织好红围巾。”大班孩子糖糖说。

  记者发现,孩子们用来编织的工具并不是毛衣针,而是经过老师们细心改造的边缘呈锯齿状的鞋盒。只见孩子们五指翻飞,把粗毛线有规律地一截截、一圈圈缠绕在锯齿上,周而复始,密密匝匝,一小截围巾的雏形就诞生了。编织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十分用心。

  “用力要均匀,不然织出来的围巾有的地方线紧,有的地方线松,不好看。”记者体验编织时,一位小朋友像老师一样认真地给记者指导。

  “‌编织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幼儿园打造‘指尖上的非遗’特色劳动课,涵盖编织、捏泥、剪纸等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锻炼孩子们的手部小肌肉,让手指更灵活,为未来上小学握笔书写做好准备。”昆仑幼儿园园长吴佩英说。

  除编织外,幼儿园还开设“厨房里的烟火”特色劳动课,小班幼儿做水果拼盘,中班幼儿做凉菜,大班幼儿做扯面、摊煎饼等,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做饭。

  吴佩英认为,做饭是人的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美食做好后,孩子们能立刻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

  习茶道 知茶礼

  “小茶人”学泡中国茶

  近日,记者走进雁塔区第四小学,一堂别开生面的茶艺课正在进行。在悠扬的古琴声中,只见孩子们两两合作,温杯烫盏、冲水洗茶、静心泡茶、观色闻香,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认真。

  四年级的陈永政是茶艺课上少有的几个男生之一。为何喜欢茶艺?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老家在盛产茶叶的商南县,他从小就很喜欢茶叶的清香,经常上茶山玩。平时大家都用当地的绿茶招待客人,他对茶文化也略知一二。来到雁塔四小后,看到学校有茶艺社团,他很欣喜,一年级便加入社团开始专业的学习。

  “以前觉得泡茶很简单,随便放点茶叶开水一冲就行了。学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泡茶还有这么多讲究。”陈永政说,泡茶的时候整个人都静下来了,不再毛毛躁躁,给家人亲戚泡茶,大家也都夸好喝。

  从茶叶的种类、颜色、口感,到茶文化礼仪……两年前开始学茶艺的王夏添,如今说起茶文化来头头是道。她说,很喜欢茶艺课,不仅学会了泡茶,也学会了以茶会友和许多做人的道理。

  “传承千年技艺,品味劳动之美。茶文化教育之路,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次积极探索。”雁塔四小校长文燕说,学校构建起较为全面的劳动教育框架,创设《中华小茶人》校本课程,通过“三个课堂”扎实推进。除日常劳动课程外,还积极拓展创意社团如茶艺、烹饪、手工制作等,丰富学生劳动体验。同时,通过“清洁小卫士”“社区服务日”等活动,将劳动教育从校园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使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追求真,实现从知识到实践、从校园到生活的全面成长。

  识节气 知民俗

  跟着“节气”去劳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古人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依照节气来安排。西安高新第四小学在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找到了新的支点,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韵味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为深入了解小雪节气背后的科学知识、物候现象和农耕文化,高新四小的孩子们跟着节气的旋律,和着快乐的节拍,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之小雪”综合实践活动。

  识节气、知民俗、懂农事、会实践。“二十四节气连接古和今,连接人和自然。”据高新四小校长蔡武介绍,该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课程理念深度融合。课程分为节气物候、节气诗歌、节气习俗和节气劳作四个方面,通过节气歌、节气谚语、古诗、风俗习惯、认识各节气农事活动、学习有关知识等,引领学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跟着节气探究体验、学习成长、丰富生活。

  “道法课+乡土情怀滋养”“语文课+田园写作实践”“科学课+农业发展探究”“体育课+时令健康讲座与锻炼”“美术课+节气寻找色彩行动”……丰富的“耕读+”课堂样态,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深度融合。

  “校家社”三方协同

  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劳动教育政策落地研究、劳动课程研发、劳动素养测评、教科研活动驱动以及跨学科劳动教育研究方面积极作为。”西安市教科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主任、西安市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学术主持人骆向晖说,从市级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到遴选设立全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针对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行培训、开展劳动优质课观摩系列研讨活动等,均为推动全市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和科研支撑。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打造出“一校一品”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从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的变革,也能直观体会到教育评价的新路径和新趋势。”骆向晖告诉记者,未来我市教科研部门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针对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方面的困惑和难点提供专业支持。

  学校如何加强劳动教育?骆向晖建议,应切实根据各校资源情况,探索构建特色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职、兼职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精准对标劳动课程标准开展劳动课程教学。同时,强化“校家社”三方协同,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家庭基础作用和社会协同作用,特别是引导家长树立对劳动教育价值的全面认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配合学校,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多个方面为孩子们搭建劳动教育实践的平台。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智赋能“教与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