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明亮的教室配备了崭新的课桌椅。
8月18日下午,等驾坡小学几名五年级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透过崭新的校门,看着新校园内现代化、高颜值的教学楼,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终于可以用上新教室啦!
因等驾坡片区城市更新建设而临时外借校舍办学的雁塔区等驾坡小学,借校办学3年后终于迎来了新校建成,并正式更名为西安市雁塔区第十三小学(以下简称“十三小”)。
十三小从一所乡村小学升级为教学设施设备完善的新城市学校,迁建后将于今年9月正常开学,推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高标准环境优 融合现代化学校优点
8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影路东段西等驾坡社区南侧的十三小项目现场看到,场馆建设、校园绿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工人正在进行现场保洁工作,紧锣密鼓地为开学做最后的准备。
走进这所按照高标准建成的现代化学校,目光所及皆是新景象:红黄相间、气势恢宏的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展现着青春的热烈与活力;崭新的操场色彩鲜艳美观,跑道线条清晰醒目,与翠绿的草坪相映成趣。
行走在教学楼内部,记者看到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智慧课堂、一体机大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护眼灯、崭新的课桌椅为学生创造通透、开放的学习环境;室内功能部室齐全,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劳技教室、舞蹈教室等。高标准的运动场、风雨操场、报告厅、餐厅等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综合楼的一侧,专门打造了以阅读为主题的阅读角,为师生提供一个优雅、宁静的阅读空间。
暑假期间,校长贾育红几乎一天都没有闲着,每天都要到学校跑工地、看施工进展,“当初刚拿到学校设计稿的时候是很欣喜的,大家都很期待新校园的建成。”贾育红告诉记者,区上还组织所有新建校的校长和项目方在一起进行集中讨论和修改。“可以说,这所学校融合了现代化学校的很多优点,是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心血。”
学位扩容提质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始建于1914年的等驾坡小学,迄今已走过110年,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的百年老校。虽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但历经数次维修改造,依然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基础设施的老化、教育资源的不足、空间不够用……这些问题像一张张无形的大网,限制了校园活力的充分发挥。“小学原址是一座破败的庙宇,后迁入村中校址。直到2004年移交雁塔区教育局管理,成为教育局直属公办小学。我也是那个时候到这里任教的。”说起这所小学的情况,贾育红如数家珍。“我刚来这边时,校门口只有一条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所谓的教学楼也只是一栋平房,靠着几盏白炽灯照明。”谈起对等驾坡小学最初的记忆,她感慨万分。
近些年,在雁塔区教育局的指导帮助下,学校有了飞速发展和进步。贾育红说, “学校虽然比较老旧,看起来不打眼,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学生活动一样不落。”
2021年8月底,为支持城市建设发展,等驾坡小学整体拆除,师生们在雁塔三小过渡。新校区施工建设期间,广大师生积极配合学校安排,克服了种种困难。
3年的等候等来了预期的惊喜,新学期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更安全、更美丽的校园。据了解,作为西等驾坡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十三小建成后将提供24个教学班、1080个优质学位,为学区孩子提供高品质教育教学环境。
“新校区面积是原来校区的3倍,规模更大,基础设施也更齐全,教学规模由12个班扩容至24个班。搬新校后,一切都是崭新的,希望大家在优质的学习环境里继续努力。”贾育红说。
以爱育爱爱育精彩 优秀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得知这学期就要搬回崭新的十三小,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旅程,六年级学生黄雨轩晨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在我们毕业前还能感受到新校园的环境,真幸福!”“不仅是孩子们,我们老师也很高兴。”从教多年的李老师也难掩欣喜与激动。
“我们大宝就是从等驾坡小学毕业的,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今年二宝就要在十三小上一年级了,新学校建得很漂亮,设施都很新,很期待孩子在这里未来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年级新生栗欣芮爸爸说,很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搭建起了一个更宽敞、明亮、现代化的学习环境。新学期新气象,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快乐成长。
“以爱育爱,爱育精彩”,这是贾育红和团队为全新的十三小凝练总结的育人理念。“‘爱’字共有十三画,也寓意着我们师生将在这个新的家园共同谱写爱的教育故事,让百年积淀的优质基因、温暖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贾育红说。
按照计划,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校园文化施工和教育教学设备安装。项目交付投入使用后,将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和活动空间,提升整体办学条件。“9月初开学前,学校将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后期也会邀请家长到校园实地参观,感受新校区的新空间、新环境和新课程与教学。” 贾育红说。
从村办小学到优质小学,等驾坡小学的蜕变,只是西安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的一个缩影。今年暑期,西安市一批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推进,今秋开学将有一批新学校投入使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