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共建中国美丽乡村,展现影视传播风采,11月8日上午,由美丽乡村国际影像节组委会、陕西西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办,西安培华学院、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和定军山影视文化产业促进会承办的第三届陕西省“美丽乡村影像节影视传播与乡村发展论坛”在西安培华学院维之图书馆报告厅圆满举行。
原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何振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工会副主席崔小兵,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传媒机构管理和对外合作交流处二级调研员田青松,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孙建民,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付发学等领导和社会各界杰出代表以及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党委书记罗新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文静,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杜耀峰,培华师生代表3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诗人、作家、秦岭文化学者、高级编辑王若冰先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编辑唐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教授,导演、作家陈非先生为本次论坛作精彩论述。
陕西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在致辞中表示,乡村兴则国家兴,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特别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影像节就彰显了这种精神文明成果的建设。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传媒机构管理和对外合作交流处二级调研员田青松致辞,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振兴乡村文化,需要以国际化视角寻找美丽乡村、发现美丽乡村。以微电影、短视频的形式拍摄乡村美景、记录乡土乡情,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繁荣中国乡土文化。
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博士在致辞中讲,培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培华的根需要立足三秦大地,立足“三农”建设,特别是培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来自农村,所以我们和学生都密切关注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老年人,留守儿童,民生,产业转型,农业全产业链化,县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我们号召社会各界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其实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探寻高等教育如何看乡村,如何教育学生关注乡村;二是探寻产业如何看乡村,我们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建设县域经济。
姜波理事长为王若冰先生颁发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证书
姜波理事长为唐俊先生颁发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证书
姜波理事长、陈非导演为陈非电影工作室揭牌
影视传播与乡村发展论坛由国务院特邀专家、研究生导师、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杜耀峰主持。他表示中国人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乡村发展到今日已成为每个都市人的伊甸园。近十年,反映乡村景象的作品层出不穷,作为一种精神家园的守望,新时代的农村,农业产业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该从哪里破题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关键。
文化学者王若冰先生进行《影视传播如何影响乡村教育》的论述。他表示中国的农耕文明在现代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经历了一系列的水土不服,经历了科技发展,尤其是影视传播技术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样的影视传播教育更多体现为一种普世教育,潜移默化地起到对城市与乡村信息差的弥合功能。但同时,王若冰先生呼吁传媒各界要关注近些年影视题材中对农民群体、农村现实描写的匮乏,承担起对乡村教育和发展的传播责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唐俊就《美丽乡村如今为何成为城里人的伊甸园》发表论述。他表示乡村影像的概念在近几年开始真正发展。他对乡村符号化的再现做出了三重梳理:“自然的物质影像空间”“精神构想的影像空间”“开放流动的影像空间”。他呼吁对现代乡村影像的生产传播要拒绝宏大叙事,回归个体化的感性体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教授与大家一起探讨了《美丽乡村为何塑形容易而铸魂难》的议题。他表示乡村是中国之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体要解决的内核问题是“美”。影像对乡村的展示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片段化展示,是乡村的嫁衣。怎样做好嫁衣,需要我们在影像生产中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
导演、作家陈非先生结合实际,发表《“三农”影片为何导演不愿导、演员不愿演、编剧不愿编、公司不愿投》论述。他表示乡村的影像生产必须以与土地建立深厚的连接为前提,乡村拥有着先天的优质的资源,低廉的成本和广大的机会以供年轻人施展自身抱负。他号召广大培华学子以一个艺术家的要求来引导世界的艺术潮流。
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师生围绕“如何具体从事乡村影像生产”问题与嘉宾展开了探讨,专家们都给予了充分、全面的解答。
本次论坛得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电视台、西安商网等媒体对本次论坛也进行了全程直播与报道。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