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陕西资讯 > 正文

以媒体担当架起教育公益的桥梁

陕西资讯 2023-10-12 19:28:00
[摘要]在教育公平的时代命题下,媒体从来不是旁观者。亲历 “三秦名师公益直播” 的全程实践,愈发深刻体会到:新闻机构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更在于以专业担当搭建资源互通的桥梁,让优质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

image.png

在教育公平的时代命题下,媒体从来不是旁观者。亲历 “三秦名师公益直播” 的全程实践,愈发深刻体会到:新闻机构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更在于以专业担当搭建资源互通的桥梁,让优质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

  教育均衡的破局点,在于打破资源壁垒。从业多年,总在基层采访中看到相似的困境:部分县域学校的教师抱着泛黄的教案反复琢磨,乡镇中学的孩子们对着课本里的抽象概念面露困惑。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域差异,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教育均衡的脚步。“三秦名师公益直播”的探索恰是对此的回应 —— 当网络信号将城市名校的课堂搬进山区教室,当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通过云端触达数千个教学点,媒体的传播力正转化为教育均衡的推动力。我们在陕南一偏远学校开展公益课堂的时,那位校长的话令人难忘:“直播课不仅给学生开了眼界,更让我们的老师知道,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生动。”这让我确信,媒体搭建的不仅是课堂链接,更是观念革新的通道。

  激活教育者,方能激活教育生态。跟踪公益直播项目时发现,参与其中的教师群体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最初按流程完成授课任务,到主动在直播后发起线上研讨,再到结合本地学情改编教学方案,这种从“被动执行”到 “主动创造”的转变,正是教育公益最珍贵的成果。有位经常参与直播互动的乡村教师在采访交流中谈到:“每次和城里老师交流,都像给教学思路通了电。”这种“以师育师”的良性循环,远比单一的资源输送更有生命力,也为陕西教育注入了可持续的活力。作为记者,我们既要捕捉这些细微的成长,更要通过报道放大这种互助效应,让更多教育者受益。

image.png

  教育的视野,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百名教师看西安”活动中,我跟着教师观察团走过一些地方:从科创园区的智能生产线,到博物馆里的文物修复现场,再到生态湿地的保护基地。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教师们认真记录、热烈讨论的身影。记得其中一位教语文的老师说:“原来课本里‘日新月异’四个字,藏着这么多具体的故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媒体的教育公益不应局限于课堂,更要打通教育与社会的链接。通过组织教师触摸城市的发展脉搏,实则是为教育注入时代养分——当教师的教案里有了鲜活的城市实践,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与时代同频。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既是教育公益的践行者,更是观察者与思考者。未来的路,不仅要扩大直播覆盖面,让“永不落幕的名师课堂”惠及更多师生;更要深化媒体的资源整合能力,串联起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力量。因为我们深知,教育公益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需要持续深耕的生态工程。

  教育兴则三秦强,媒体为则时代新。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唯有以专业为经、以担当为纬,才能编织出更坚实的公益之网。这既是新闻人的职业答卷,更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华商网记者 蔡珂


编辑:徐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AI赋能民办高校会计类一流专业建设”论坛在西京学院举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