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杨筱冰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学校供图)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小时候总听周围的大人说,这孩子长大了也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初秋的早晨,在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的教职工图书馆里,杨筱冰说起了自己儿时的事儿。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也许是带着长辈的期许,长大后的她真的成为了一名老师。
现在的杨筱冰,是教育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收获荣誉无数,却依旧执着于三尺讲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享受职业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41年前,杨筱冰入职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我一直认为,四十多年来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指数极高的事业。”杨筱冰说。
“如何带动整体英语教学的水平和带领年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是杨筱冰经常思考的问题。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杨筱冰还为全国、省、市、区各级英语教师作大型报告会、观摩课、示范课、培训讲座等,每年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参加教育部援助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她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是我的偶像呢!”杨筱冰“名师+”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席燕感慨地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不会缺席老师的课。”
“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全盘传授给青年教师,希望他们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杨筱冰真诚地说。
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任涛、王琳都是二十六中的英语老师,也都是杨筱冰的徒弟。两个人都表示,“我们是杨老师的徒弟,那可是有证书的!”1999年,任涛成为二十六中的一名英语老师。也是那一年的教师节,杨筱冰成了他的指导教师。
“在英语教学上,杨老师给了我专业的指导。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任何时候都是典范。她对学生的态度也时刻影响着我。”任涛说。课堂上,杨筱冰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不是“你们听懂了吗?”而是“我讲清楚了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承载了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她用满腔热情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
2011年的教师节,在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上,工作第一年的王琳也成了杨筱冰的徒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这一路走来,杨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只要我有问题,杨老师哪怕再忙都会耐心地给我指导。”从教12年来,王琳一直感受着师傅对他的关心和培养。今年教师节,王琳也“收了”一名徒弟,“这是我第一次带徒弟,要把‘杨氏英语教学法’传承下去!要像杨老师带我那样,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杨老师是校园里的‘大明星’,她很潮。同学们都知道她,也都喜欢她!”高三(3)班的舒玮宣在说起杨老师时,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骄傲。“以前我英语学得不好,是杨老师激发了我学习英语的兴趣,成绩提高了不少呢!”
舒玮宣回忆,在一节英语课上,杨老师从一首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入题,给孩子们唱歌、播放MV,让大家跟着镜头,用笔记下看到的景点,然后再步入“正题”。“杨老师就是这样,她在上课的时候,会随口唱一句格莱美金曲,说一句很潮的话,课堂氛围特别轻松!”
“我和杨老师的缘分很深,她是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也是我入职后的引导者。”陈华飞是“00后”,还是二十六中的一名政治老师,他说,“有亲和力、很温柔,热爱学生”是杨老师留给他最直观的印象。“高中那会儿,就觉得英语很难,在这门课上完全没自信。”陈华飞便找杨老师寻求帮助,杨老师告诉他英语这门课应该怎么学,还给他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出指引。“她不光是一名英语老师,更像是我人生的指导者!”
参加工作后,陈华飞和曾经的老师成了同事。“在打造活动型课堂上,杨老师给了我非常专业的引领。她有大视野,能看到不同学生的不同体现,她教会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陈华飞在给学生上课时,会不经意间模仿杨老师的某个举动,他坦言:“杨老师对我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如今,杨筱冰带过的学生中,有不少也成长为人民教师,他们正在努力做好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事业。“一个老师能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轨迹,这是怎样的自豪,又是何等的幸福!”采访最后,杨筱冰坦言,“我只是千千万万教师中平凡的一员,我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孩子们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