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西译
汉语
是人与人沟通的音符
文学
是我们表达情感的乐章
一、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与传媒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先后获批我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双一流建设培育专业、省级一流建设专业,是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和优势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教科研成果丰硕。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高达90%以上,在校生规模2020年已逾千人。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办学特色
本专业始终坚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文学艺术素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各类文体写作技巧,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艺部门、中小学校从事文学创作与评论、文秘与语文教学工作,在新旧媒体及文化产业等部门承担文娱、影视、广告创意与宣传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升级培养方案,突出地缘优势、实践优势与创新优势,完成转型发展。由学科知名教授带领建设语言文字、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团队体系,以研养学,承担国家级、省市、校级教科研项目90多项,在线开放课程达60%以上,在各类教学大赛中荣获20余项奖项。专业实习特色突出,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培养听、说、读、写、教五大能力。学生取得多项职业资格证书,促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三、完善的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建有数字语言实验室、普通话测试室等实训室和新媒体专业建设平台,能够满足理论、实践学习和师生科研的需要。拥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终南文化馆、中国文化体验馆、书法实验教学中心等集教、学、研、用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另有5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3项优秀的集中实习教学课程。 新媒体专业建设平台“岭秀南山”微信公众号自建立以来,在线上开设了文学作品赏析、书画鉴赏、考证优宣、人物评析、风采校园等专题栏目,还与专业课、创新创业、就业相配合,开展招聘培训、优秀作业评介及专业实践实习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培育了学生读、说、写、赏多种能力。
四、一流的师资力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0人,双师型教师占70%,高级职称教师占41%。学历结构合理,其中博士占18%,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目前建设校级教学团队4个,科研团队4个。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17篇,出版著作(含教材)20部.
五、丰富的第二课堂及实习实训
本专业每年举办春秋诗会、“人文天地”文艺晚会、“锦袖南山”戏剧节、创意婚礼模拟大赛、汉语教学模拟大赛、南山杯国际书法交流大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践创作能力。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丰富的外出实习实训课程计划,包括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关中沿线、黄河中游华夏文化考察等,汇集学生习作编辑“春到终南”、“枫染终南”、“凤鸣岐山”、“风追司马”等作品集,展示从创作到策划方案、摄影作品、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到太乙宫小学、五台中学、陕西日报社、旅游文化公司等参加实习实训。
六、毕业就业前景
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实践变通能力强,赢得了较高社会赞誉,用人单位满意率很高。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资格证获取率为30%,考研录取率达10%,先后有50多名学生考上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8%以上,在中小学学校、学科辅导机构、媒体出版、文旅、宣传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从事教学、编辑、宣传、创意策划、综合办公等相关工作。
在一生的黄金时代
将自己献给文学
让时间慢下来 或许
它替我们守住一点拙气的莽撞
保留原始本能 抵达天真
我们本来只是微小的个体
却因读书有幸窥见万千个生命
也许这便是文学的浪漫之处
生活中
每一个故事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动
它们像散落于尘土之中的金粉
等待着我们去捕捉
而后铸造成寓意幸福的金蔷薇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兴趣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真心喜欢自己的专业
用冷静的态度、理智的目光
慢慢学会更有意义的去欣赏
在浩瀚如海的知识中对文学怀一份敬畏之心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新定义信仰与热爱
我们终会冲破学习中暗无天日的枯燥
禁得住汹涌而来的挫败感
终会破茧成蝶
翻山越岭只为一次遇见
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
如果你对于汉语言文学抱有一份热爱
那就报考西安翻译学院吧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 去感动
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上一篇:考生关注 | 西安翻译学院2022年重庆、湖北招生计划 下一篇:分院介绍 | 护理与康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