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充电 > 教科研成果 > 正文

新媒体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研究

教科研成果 华商网 2022-11-17 13:06:54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改进,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的大学生们学习方式、思维意识、社交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受到了深刻影响。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改进,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的大学生们学习方式、思维意识、社交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受到了深刻影响。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肩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正向发展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思政教育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新媒体时代为依托,高校思政教育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不能忽视新媒体因素的作用影响,需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价值优势,以此拓展思政教育教学手段,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涵,进而指导大学生群体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活动中去。

  新媒体为大学生群体创设了更多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途径,依托多样化活动及网络平台,多民族多国家的文化思想及价值观念得以融合推广,大学生们可以借此丰富知识结构,增进对各项未知事物的理解认知,思想情感也得以拓宽发展,以此为新媒体赋予了转变人类思想意识的价值效用。新媒体所构建出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物质精神文化,大学生群体对世界及人生的看法相较于传统认知观念能够得到极大的优化改进,个体意识也能借此深化巩固。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环境更为民主、自由、平等,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民主开放意识,端正价值观念。

  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不断衍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更为高效快捷,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以转移到网络平台中,网络平台兼具信息存储及信息提供的功能优势,大学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检索到大量的学术信息及新闻资讯,接触到各类新兴事物及文化理念,以此拓宽知识面,延伸认知视野。互联网所呈现出的各类信息具有两面性,因而信息使用离不开人为的评判鉴别,大学生群体在接受信息感知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对信息内容的评判鉴别提升学习主动性,提高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

  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发展提升的主要手段,以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过于受限,新媒体背景下,借助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途径得以拓宽发展,互联网具备的快捷性及互动性特征使得大学生能够利用微信、QQ、视频等方式同天南海北的网友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络,而不再是依托传统的书信、短信,人际交往途径得以丰富优化,从而大幅提升了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范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出发点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养,着力将其培养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高校思政教育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因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优化改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极为重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进程,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俨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新媒体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发展使得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亟需提至高校教育发展进程,为解决优化这一教育现状,高校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向。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侧重于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受限,使得教学氛围极为枯燥乏味。当前,随着各类新媒体的产生出现,基于新型传播媒介的高效性与快捷性特征,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优化,除此之外,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教育抓手,教师授课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课堂氛围趣味性高且服务性强,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得以进一步拉近,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内涵。此外,新媒体的优化发展,使得大学生群体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丰富多样,掌握了学习主动权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高涨。借助新媒体构建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使得学生同教师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借此也可以实现校际之间的高效信息交流,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内容更为广泛,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意识多元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具备引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教育价值,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务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借助新媒体实现思政教育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效融合,以此推动学生就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博学广义、多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推动民族繁盛兴旺。大学生能否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找准自身职能定位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政治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关键,也是评判大学生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具备较高政治素养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个人价值,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握时代创设的发展机遇,实现个人崇高理想与发展需求。

  方向是前行的基石,方向一旦出现错误,任何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可以说,方向决定了努力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大学生职业规划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达成实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勇往直前、稳步前行,顺应时代趋势,推动个人发展,避免迷失方向、南辕北辙。大学生若想实现事业成功,体现个人社会价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活动中去,努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原动力。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出发点不仅是为了完善大学生思想意识,提升其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良好的政治思想与综合素养决定了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地在未来漫长的自我提升过程中保持政治清明、自觉自律、坚定理想、不改初衷。在职业规划层面,大学生要时刻深化国家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着力推动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要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立场坚定、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秉承平等尊重、宽以待人、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人际交往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基于国家发展目标,指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认知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其养成社会责任感,正确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和新矛盾,实现大学生职业规划同国家发展目标的高度融合,使其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着力巩固理论文化知识、提高自我实践能力,确保大学生群体在具备健强体魄的基础上也能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提高其社会竞争力,从而避免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所淹没。

  当前,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仍有许多显性问题亟待解决,因而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对其加以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应遵循时代发展趋势,依托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同大学生思维意识、认知情感相贴合,借助多样化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框架,以此满足大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思政教育中来,进而为思政教育高效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简而言之,便是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转化为开展思政教育的支撑点,深挖思政教育的实质内涵,进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功能。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定期举办教研活动或学术会议,以此提升思政教师教学素养,实现思政教育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效融合。

  职业生涯规划贯彻高校教育始终,对大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是其深化职业认知,完善自身规划的发展过程。因而,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极具教育价值。从大学生迈入校园的一刻起,高校思政教师便应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其规划合理的发展路径,进而为推动其学业成长筑牢根基。大二大三学生的教育目标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着力提升其职业素养,以便为其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四学生而言,思政教师应着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使其能够基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明确职业规划。

  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提升,用以帮助大学生深化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理想信念同政治素养协同发展,将会为大学生自我提升及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力。从教育价值层面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发展需求同社会需求现状相结合,以此为出发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政教育的实质内涵大体相同。在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用的前提下,要以理想信念为导向,进而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大学生群体完善自我,引导其正向发展,进而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从教育层面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存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目标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而,新媒体背景下二者的高效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向。就当前高校教育现状而言,仍有许多现状问题亟待解决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政教育的融合未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教育价值。本文基于高校教育现状提出了针对性融合策略,希望借此为相关高校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刘衡,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讲师)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好花式选修课还需下真功夫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