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高校职称评定多以学历、论文、课题等为依据,从而衡量教师的能力水平。这是不科学的,它把教师引入了歧途,是造成教育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从而困扰阻碍着教师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无论什么专业,什么水平都以发表论文多少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显然是片面的、极端的做法。这也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体育、艺术等学科和部分社科类从业教师。造成不少教师放弃了他最本职的工作——教学,从而去追求论文的多少;造成了部分教师不择手段地提升自己,实实在在地糊弄了学生。因为教学搞得再好也不能作为评定职称、职位晋升的主要砝码。因此,职称评定时要从实际出发,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制定方案,限定条件,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于2006年就在陕西日报上提出了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定,从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师的职称。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水平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后来也有多所学校采纳。
文凭学历是证明你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代表不了水平,人们经常讲,学历是敲门的砖,能力是吃饭的碗,为此我们要注重能力的评定。举两个例子:某985高校体育部要求引进博士,第一学期有300余人选了博士的课,可经过一学期后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再愿意选他的课,因为他虽然科研能力强但教学水平却很低;某211高校,在上世纪80年代职称评定刚恢复之际,有位非专业的教师写了两篇文章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之后就评了副教授,当时多数教师议论纷纷,但我与他们的看法不同,他虽然是非体育专业毕业,但他的体育技术水平,教学能力不比体育专业的教师差,而且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为本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内容,1996年我出任体育部部长就请他出任主管教学的副部长,他干得非常好,我们共同为学校创造辉煌,后来他还评了教授。
所以,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是要从实际出发,要看他在从事的专业领域是否有能力、有水平、有贡献。高手往往在民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不是以学历、论文、课题等单方面的考量去评定一个教师。教师就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是核心任务,也是责任和使命。教师的工作首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搞好教学,搞好教学法研究,总结教学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本质所在。
无论什么专业,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的目的。我们经常讲教书育人,而靠教师的说教能育人吗?显然不行。拿高校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都是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大学育人是靠大学的环境,靠校园的文化氛围。就像我们经常讲到的大学靠大师,不是靠大楼这个道理。教师是什么,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人,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那么如果教师心思没有在教学上,没有放在学生身上,而在想法设法搞几篇论文上,那么教学,教学质量还如何去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根本,学生是祖国未来和希望。而教育靠什么?当然是靠教师,如何引导教师把兴趣放在学习上,心思用在教学上,眼睛盯在问题上,目标定在一流上,功夫下在落实上,智慧用在创新上,我们的指挥棒是关键。
比如学校的体制改革,一个博士生经过系统的培养了20年,评了教授,不去做学问,而去争取一个科长、处长……这样的体制显然存在问题,这样的管理必然导致人才越来越稀缺,这样的教育前景令人担忧!这都是不重视教学而造成的,重所谓科研轻真正教学的流弊造成了多少学术腐败、浮夸的教育现状。这一问题长时期以来为什么难以改革,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还是一些获利者掌控着局势?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追求真善美的青年才俊毕业后走进高校就职,首先要学会的竟然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搞几篇买几篇论文来评职称,涨工资,提升自己。这样的教育环境和学术氛围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可怕。
关爱学生,关心教学,关注教育,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社会发展角度思考我们的教育改革。因为教育改革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关连着我们每个人家庭、每个人的发展。希望高校职称评定改革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评定职称转移到激励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还原教师的本质——教学,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西安培华学院党委副书记、校体委主任 徐国富)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