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充电 > 教研成果 > 正文

吴积军:如何让劳动教育不成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短板

教研成果 作者:吴积军 2022-01-19 11:45:00
[摘要]近日,教育部在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其中,将劳动实践作为学生发展的5项关键指标之一。评价指南强调:要开足开齐劳动课程,强化劳动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近日,教育部在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其中,将劳动实践作为学生发展的5项关键指标之一。评价指南强调:要开足开齐劳动课程,强化劳动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设立学年劳动周,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特别是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关键指标B18中把“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能够吃苦耐劳、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外劳动、校外劳动,具有一定有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积极参与社会考察、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在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中,主动体验职业角色,有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查要点。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树立科学教育评价导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是推动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导学校注重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扭转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提高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功利化使普通高中教育常常陷入“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短于美,缺于劳”困境。特别是劳动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拼凑化,考核虚有化,成了五育中短板中短板。如何适应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新的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不再成为影响质量的短板,是各个普通高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

  让劳动教育有实效。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教育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首先是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其次是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第三,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每周安排不少于3小时的课外劳动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校内外集体劳动,由学校组织实施。第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精准实施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不偏差。

  纵观目前各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四个误区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误区一把劳动教育当成了劳动技术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不是对过去的劳动技术课的重申,更加强调鲜明的思想性和显著的实践性,更加突出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它是通过劳动的教育,劳动是载体,育人是关键,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比劳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更重要。它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劳动是内容,劳动的作用与功能是关键,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会进步和发展。它是为了劳动的教育,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目的,每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还要用手来劳动。劳动的果实不是轻易取得的,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误区二劳动教育成了观光式的活动。将劳动教育认为就是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活动,而忽视了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培养。把劳动变成了出力流汗的形式,成了观光式劳动教育,从而偏离了对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者的起码尊重。有劳动无反思,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劳动。只有劳动后的交流反思才能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才会推动学生进一步喜爱劳动,进而逐渐养成珍惜劳动成果,自觉参与劳动的习惯。在劳动教育中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使其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增强奉献意识,引导学生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齐奋进。误区三将劳动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把“劳动”当作惩罚的“武器”,将劳动与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这种反劳动的教育违背了劳动教育美好事物的原貌。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潜移默化之中会让学生误认为“劳动可鄙”,从而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鄙视和躲避劳动。只能是让学生更加“好逸恶劳”,更看不起劳动者,而这与我们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虽然通过惩罚劳动,虽然学生错误改正了,教师出气了,但学生也“懂”得了,原来劳动是件不愉快、不光彩的事情,只有违纪犯错的人才搞劳动。它换来的,除了使学生产生对劳动的鄙视和厌恶外,还有对体力劳动者的轻视,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误区四劳动教育已经碎片化了。看起来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但是组织实施较为零散,不够系统,造成“点”上可圈可点,而面上明显不足,各学段学生有时候是同一劳动项目,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针对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2)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3)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各学校要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及考核评价办法等。同时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细化有关要求。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让劳动教育有保障。

  任何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学校要配备能够满足需求、专兼结合并具备理论讲授、训练带教、实践指导能力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鼓励聘请当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劳动模范、企业技术精湛员工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设置荣誉教师岗、实践导师岗,多渠道配备兼职教师。探索建立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高中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班主任、辅导员、教职员工作用,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纳入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劳动教育专任课程教师的专项培训,设立劳动教育教学研究组,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将劳动教育履职情况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育教学考核内容,建立符合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特点的考核体系,完善工作绩效评价标准、职称评定办法,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建构劳动教育协同运行机制,

  让劳动教育有效果。

  充分利用“三个课堂”、“课后服务”,统筹实施校园劳动文化,劳动必修课,劳育学科渗透,劳动实践活动。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学生掌握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为重点,通过平时表现评价、学期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客观记录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清单项目达成情况、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完成情况、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情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好评价结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加强经费统筹,支持劳动教育,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完善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施、师资聘请等需要。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定期开展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教师劳动教育指导技能大赛,以展促育、以赛促劳。

  首要任务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要点,以评价为导向改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提升办学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指导学校和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立体系、走出误区、加强师资、构建机制,让评价体系中劳动教育的1项关键指标2个评价要点不再成为短板,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加强劳动教育科学化实施,是目前普通高中学校提高办学质量首要任务。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劳动教育 办学质量

上一篇:吴积军:让劳动教育与“双减”互补共赢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