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穿暖,别想家。远在他乡的游子,父母送别的时候总要这样说,这一句看似稀松平常的嘱托,却包含舐犊情深的牵挂。
吃饱、穿暖,别想家。在我们繁荣富强的祖国大地上、在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似乎很容易做到,可是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疫情,面对全面封闭、居民小区单位封闭、高校封闭的西安古城,这句话就忽然有了重如千钧的含义。
陕西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姚书志多次在学校疫情防控相关会议上强调,学校各部门首先要回归常识,切实解决好学生各类生活保障,如何在一方校园里,让21477名大学生吃饱饭、能洗澡?如何让他们安全躲过德尔塔病毒的袭击?如何让他们生病了能就医?如何让他们乐观面对封闭生活下的学习生活?学校上下要从生活本身出发,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把这件牵挂着万千家长、牵挂着全省教育系统、牵挂着全社会的大事办好,把这项复杂、繁琐、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拿下,把这场万众齐心、同仇敌忾的无声战役打赢,把这场史无前例、难上加难的高等教育管理考试考好。
12月22日晚开始,在陕西科技大学校园里,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打响,有攻有守、有进有退,互帮互助、报团取暖。全校上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21477名大学生吃饱、穿暖,别想家。
吃 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人出身的陕西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道安深谙这个道理,作为分管后勤保障工作的校领导,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在封校期间顺利解决两万七千余名师生的吃饭问题。12月18日,他紧急召集后勤保障工作会议,布局了物资补给线、人力保障线、信息沟通线三条餐饮服务“生命线”,亲自定下了“量不减、质不掉、价不涨”的“战时”餐饮工作原则。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18至20日,80吨大米、70吨面粉、20吨鸡蛋、60吨肉类冻货、2170桶食用油、15吨干货调料、200万只一次性饭盒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陕西科技大学各餐厅库房,校饮食服务中心更是提前联系了品质安全可靠的相关蔬菜供应企业,提前采购了一批鲜蔬,备预不虞。
防疫非常时期,物流安全尤为重要,所有餐饮物资进校入库之前必须经历三道防疫消杀。第一道是进校门时,货运卡车必须接受防疫消毒,运货人员须持“两码一证”方可进校;第二道是在物资交接中,学习武汉市兄弟高校防疫经验,所有餐饮物资交接采用“零接触”方式,供货、收货双方不见面,后勤集团在各餐厅后院封闭区域设立交接场地,由供货方卸车、离场后,各餐厅工作人员先对物资外包装进行第二轮消杀,然后再根据清单清点物资,搬运入库;第三道是库房消杀,各类餐饮物资搬入库房前再接受一次防疫消杀。
其疾如风,侵掠如火。“12月22日晚8点,学校后勤集团下达了全体职工返校的通知后,短短3小时内,我校700多名在校外居住的炊事员悉数返回学校。他们匆匆安顿好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带着铺盖,闻令而动、毫不迟疑”,校饮食服务中心主任马玉清动容地说,“学校紧急从学生公寓分配了107间宿舍作为炊事员临时住宿点,条件简陋,我们的炊事员们却没有一句怨言。”
晚11点,后勤集团召开“誓师大会”,宣布学校封闭式管理期间的供餐方案,具体包括所有餐厅每日三次防疫消杀的操作规范、炊事员每日晨检及核酸检测、每日错峰供餐时间安排等实施细节。后勤集团总经理段新广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全力以赴,让我校的两万多名大学生吃饱、吃好,我们携手共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夜,短短4小时的睡眠后,全体炊事员凌晨3点起床,开始准备当日的早餐。
12月27日起,全校将进一步加强封闭管理强度。校内各餐厅不允许堂食,实行以宿舍为单位,每日三餐由各宿舍派出一名学生将全宿舍饭菜打包带回。26日晚,一张张“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公寓错峰就餐通行卡”发放至每间宿舍,卡上标记了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公寓的学生在不同时段外出打饭,出公寓时由大学生志愿者协助楼管在卡上标记,在1小时内将饭菜带回。这样的方案避免学生大面积聚集,即便在就餐高峰期,校园各餐厅内外流动的学生人数也不会超会1500名。
同一时间段,在校党委“下沉公寓一线、全天候陪伴同学”的要求下,学校14个二级学院的118人建制的学生工作队伍势如扩弩,在数小时之内发生了排兵布阵般的变化,建立起16个防疫阶段的“战时”学生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组成成员包括:1名学工系统机关班子成员担任专班负责人,1名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担任“楼长”,每2层楼由1名辅导员担任“层长”,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分管每间宿舍,“楼长—层长—宿舍”的网格化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覆盖到全校4700多间宿舍,一张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管理网格迅速织成。在即将实行封闭管理的16幢大学生公寓里,是一幅紧张有序的画面。
28日起,硬隔离、软服务。为了让学生在隔离就餐期间也能吃到满意的饭菜,学校饮食服务中心用了“两个经验”:一是餐品种类不能减。2021年9月,2000余名十四运演职人员入驻陕西科技大学,学校饮食服务中心在餐饮服务工作中收获了一条宝贵经验,那就是面对“众口难调”,一定要准备丰富的饭菜花色品种,不能以盒饭套餐“一刀切”;二是服务态度是关键。学校饮食服务中心通过向武汉、上海的兄弟高校取经得出,在隔离供餐期间,备餐压力大、许多餐饮服务细节一定会比不上平常,这时候各餐厅工作人员一定要热情、耐心,化解用餐中的矛盾。
从12月28日起,每日晚餐后,饮食服务中心与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利用线上机制调研学生对当日饭菜的意见和建议。28日晚,学生提出7条意见,包括“高峰时段排队时间过长,等餐时间40分钟以上,盒饭类提前烹饪的饭菜已经不热;第三个就餐时段食堂多数窗口饭菜已售光;学校馨园餐厅某档口盖浇饭较之前相比米饭供应不足,一份饭男生吃不饱等。”
针对学生反映问题,当日提、次日改。29日,各餐厅快餐类饭菜下面一律加上了保温毯,有的菜品先用保鲜膜覆盖,然后再在上面盖上厚厚的棉被,各餐厅大堂还设置了微波炉,有效解决了饭菜不热的问题;30日,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提到的想吃冒菜、香锅的需求,各餐厅烹制了炖菜、烩菜作为替代;31日,学生提出“馨园餐厅某档口鱼滑面中的鱼滑少”,餐厅经理及时调研后勒令该档口及时整改;31日跨年夜,学校民族餐厅加班加点赶制出120个馕和香喷喷的羊肉,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在隔离就餐期间享受家乡味的美食。
1月4日中午,走进陕西科技大学沁园一餐厅,各档口饭菜品种丰富,色、香、味俱全,价格与本轮疫情之前持平,打饭学生保持安全距离有效排队,各个餐厅和谐有序,整个校园静谧稳定,6号学生公寓前打饭归来的朱同学说:“几天来,我们的沁园、馨园、南园各餐厅饭菜质好、量足、价格合理,请爸爸妈妈们放心,我们在学校吃得很好!”
安全
1月6日,20多名陕西科技大学学生自发制作了一个《孤勇者》的短视频,旁白里有这样的话语:“从12月9日到1月7日,在这一方小小的围城里,我们始终是安全的,不是因为我们幸运,而是有人在最前线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孤勇者’。”
这批“孤勇者”共有36人。22日晚接到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命令后,他们“舍小家、保大家”,在1小时内集结完毕,全副武装走上学校各门禁岗亭。校卫队员王永利家住学校周边居民小区,父亲瘫痪在床离不开人照顾,可是学校一声令下,他把父亲委托给姐姐照顾,急匆匆奔赴岗位。教学区校卫班长张战胜的儿子、儿媳双双被封锁在单位,他顾不上照顾家里,把年幼的孙子留给老伴儿一个人照顾,义无反顾坚守岗位。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赴深。作为战役总指挥,王道安副书记几乎每日都要亲临各门禁执勤点检查,他殷殷嘱咐校卫队员们:“你们坚守的是最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全校两万七千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都在你们肩上,你们要替大家扎紧篱笆、守好门户!”
12月22日夜起,学校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全部封闭,所有门禁点位24小时值守,严防死守、禁止出入。位于校园生活区西北角的陕科大应急指挥中心是学校的“天眼”,应急指挥系统连接着学校校园各处上千个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校园任意角落的安全状况,重点区域还布控有全景跟踪定位系统,监控人员24小时在这里值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校园守护得如铁桶般坚固,只留生活区南门用于保障物资进入和垃圾清运车辆出入,所有校外运输车辆及物流人员持“两码一证”、进行防疫消杀后才可进入。
每日七十多辆车进出校园,在门口负责喷洒过氧乙酸的刘师傅就要消杀七十多次,一整天下来,他的胳膊又酸又疼,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就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坚持车身消杀“360度无死角”,甚至连车底也不放过。
防微杜渐,于细微处见精神。校园所在的学府路两边有上百个临街商铺,中间有个别通往校园内部的安全出口,非常时期,这些小通道成为重点监控区域。12月23日下午5点,一辆面包车停在学校北2门门禁点,要将学校前沿院分析中心实验所需的氮气送进实验室,运输人员没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值班校卫为了全校两万多名师生的安全考虑,坚守原则、灵活执行,让运输人员在校门外卸下氮气瓶,对瓶体表面进行防疫消杀后,由实验室的负责老师将氮气瓶运回。
12月27日,监控人员忽然发现位于教学区东北角的临街商铺消防通道处人影闪动,他立马联系周边执勤的校卫人员火速赶往现场勘查,经过查问得知几名校外群众试图翻越闸门,到学校接受核酸采样,校卫人员及时制止了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他们去社区规定的其他采样点采样。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保卫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安毅说:“非常时期的校园安全隐患并不只存在于各门门禁,王道安副书记告诫我们封校期间尤其不能忽视校内安全,需要跳出防疫看防疫,以全面的眼光俯瞰整个校园保卫工作,切忌前阵坚固,后营起火。”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分为南北两个校区,12月27日以来,全校教职工全部在北区教职工住宅区居家办公,全体学生在北区学生生活区半封闭式管理。南区一下子空下来,这里分布着4栋教学楼群,2栋实验楼群,1栋行政大楼,最怕的就是消防安全疏漏。保卫部门将除去门禁值守之外的校卫队员分成黑白两班,在学校教学区45个安全点位日夜巡查。校卫队员2人一组,要将45个安全点位巡查一圈需要2小时、两万余步路程,每日两次至少四万多步,他们丝毫没有懈怠,每半天把学校所有角落巡察一遍。实验楼是重点巡查区域,里面都是上百万的科研设备,一旦发生水火灾害,将会对学校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校卫队员们每次巡逻到学校前沿院分析中心、实验楼群周边,都格外仔细。
最大困难还是人手不足,在学校北2门值守的校卫队员马小毛,为了让其他同事多休息,在寒冷的岗亭连续上班24小时,下班时四肢一度麻木。了解到保卫人员的困难,学校国旗护卫队队员、党员先锋队员、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员纷纷前来帮助,坚守在门禁执勤点、核酸采样点、防疫物资分配中心等处,在学校后勤物资采购、生活服务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助力研究生考试、校园文明督察等关口,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00余名国旗护卫队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奋战在核酸采样点,引导师生、维持秩序,一站就是几个小时;500余名学生党员主动请缨,积极在各学生公寓参与服务保障配合工作,他们快速摸清工作状况,及时收集学生诉求,处置防疫防控工作,做到问题不出公寓;360余名教工党团员冲锋在前,协助分发生活物资、开展防疫消杀,为隔离教职工送菜送饭。一时间,红帽徽、红马甲、红袖章,成为疫情下陕科大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就医
12月20日,一张“白衣挺在前,凛冬终将散”的巨幅标语悬挂在陕西科技大学学生5公寓的楼顶,它是两万多名科大学子向学校医护人员表达的最高敬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学校的白衣天使们白衣为甲,始终挺立在最前线,用心守护师生安全。
22日晚10点左右,刚下班不久的董文静护士和婆婆带着尚未断奶的孩子,匆匆赶回陕西科技大学校医院,准备投入防疫战斗。同事们都劝她回家,可是她却坚定地摇摇头说:“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链子。”她把婆婆和孩子安排在医院的宿舍后,旋即进入战备状态。
同样的时间里,杨媛护士也赶到校医院,正处于孕期的她同样不愿掉队,她说:“我们医院人手本来就紧张,我能干一点是一点。”
从晚上8点多收到封校管理的通知后,校医院36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10点之前全部到岗。他们中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中坚力量,知道自己的岗位就在最危险、最辛苦的地方。
晚上11点召开工作协调会,医院把36名医护人员分成协调联络、物资保障、核酸采样、门诊诊疗4个组,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在医院,随时召唤随时上岗。
协调联络组由院长樊虎杰负责。从22日起,他的手机变成了“热线”,几乎每分钟都有呼入电话,上到省疾控中心、未央湖街道、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下到校内各协调联动单位,再到全体工作人员,樊院长每天要接上百通电话,好几夜凌晨3点电话还在响。
物资保障组由王丽丽护士负责,包括全校防疫物资的入库、清点、分发、使用指导等工作,这个90后的姑娘身上蕴藏着无穷的韧劲。价值上百万元的防疫物资,26万只口罩,上万套防护服、成吨的消杀药品,全靠她一一清点入库,再发放给全校几十个工作单位,分发时还要一一指导使用方法,有时候忙到凌晨,她却不说一声累。截至12月27日,全校2万多名学生每人都收到了校医院发放的15个口罩,每间宿舍还收到了一个喷壶、一瓶84消毒液以及过氧乙酸、酒精等消杀用品。
核酸采样组的工作最为繁重,对全校师生全部开展的每一轮核酸检测,都是一项任务繁重、联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严谨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协调完善的工作机制。在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部署下,采样工作由校医院具体实施,教工党员先锋队、学生志愿者协助配合,另外还有市政防疫人员做外援。樊院长说:“我们将有生力量分为现场采样、外出采样、信息录入、秩序维护、网络维护、样本转运6个小组,本着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的工作原则,为全校两万七千多名师生及家属完成了9轮核酸检测,困难是有的,苦和累更是有的,不过总体效果是紧张、有序、高效的。”
每日核酸采样工作在三个时空分别开展:第一组是全校21477名本科、研究生在校园南区文体馆采样,文体馆内设置了8个采样台,每个采样区中间设立2米安全距离,以安全警戒线隔开,16个学生公寓的学生分别在各自楼长、层长的带领下,错开时间,排一字长蛇队,从文体馆南进入采样,做完后从北门离场,整个过程中避免学生聚集;第二组设在校园北区,为6000多名教职工及家属核酸采样区,设置了6个采样台,其中两个采样台专门服务没有一码通的老人、儿童。教工住宅区的24栋住宅楼也实行网格化管理,各楼错开时间段下楼检测,避免人员聚集;第三组是“攻坚组”——外出采样组,他们负责校内300多名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危险系数最大,难度、强度最高。从12月22日起,他们每日背着沉重的采样箱、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出入于校外隔离点、沁园小区居家隔离户、校医院之间,不喝水、不上厕所,身上的防护服穿上后4个小时不脱下来,在室内时闷热的防护服捂得他们汗流浃背,到户外时防护服里产生大量的冷凝水渗透进外套、内衣。12月30日,外出采样的张新武医生脱下防护服,头发、全身的衣服已经完全被冷凝水湿透,就像刚从水里上岸一样,现场的同事都难过地流下眼泪。赵云龙医生身兼数职,一边负责采样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边还要将核酸检测样本的数据打包、转运至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确保样本及时送达,他几乎每小时就要送一次核酸样本,有时候要忙到深夜,工作强度非常大。
幸好有一支70人的队伍,为核酸检测工作补充了有生力量。他们就是身着全套防护装备,坐在采样台前配合医务工作者进行采样人员身份信息登记录入的大学生志愿者。1月5日,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团聚陕科大”推出了一期名为《“战衣”下的真像》的特别推文,在每位志愿者“大白照”和生活照的对比拼图中,人们才发现原来隐藏在防护服和面罩下的是一张张青涩又稚嫩的脸庞。关键时刻,他们主动请缨、扎在抗疫最前线,他们经过专业系统培训,以最快速度学习录入系统操作流程、了解检测全流程,他们在工作时间,尽量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卫生间,完全按照医务人员标准要求自己。作为一支常备的固定志愿者工作队伍,他们不仅任务量更大,也要保证随叫随到。在进行电脑操作、信息录入工作时,志愿者们更要精准把握细节,竭力保障每位被检测者的信息不出差错。
工作中的“小插曲”不断,不变的是一颗颗热忱服务的心。12月25、26日是工作高峰期,每天除了为校内师生做检测,还要为来校考研的考生做检测,检测时间在上下午两场考试中间,采样人员为了挤出时间让考生休息,自己顾不上吃午饭;12月25日,因担心雪天路滑,原本应到南区文体馆做核酸的大学生们被临时调整至距离宿舍更近的北区文体馆进行采样,可是部分全员核酸志愿者的物资装备仍放置于南区文体馆,为了不耽搁时间,志愿者们收到讯息迅速拉起板车搬运物资,不少瘦弱的女生也冲在最前;12月26日,临时收到全员核酸工作通知的志愿者们紧急集合,一声令下,只见安静的学生生活区内,志愿者们从各个公寓飞奔而去,不到20分钟,在南区文体馆集合点迅速集结完毕;12月30日下午6点,全体采样人员采集完当日的27000多个样本,打包数据后正准备结束工作,有一名大学生急匆匆赶来检测,扫码时却发现手机没电了。采样人员只好重新打开采样系统,重新从1开始建立新的样本库,手动录入其身份信息—采集核酸样本—上传数据,又多忙了半个小时。
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西安市每日下达的采样时间不确定,有时候是早上8点,有时候又从8点推迟到10点,有时候甚至推迟到下午3点,在准备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要一直穿着防护服等待。第二个困难是学校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一人多岗,职责交叉,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4小时以上,由于工作强度太大,36名医护人员有的感冒、有的胃疼,但他们“轻伤不下火线”,没有1人请假。
“门诊诊疗工作我们也没有落下,两万多名学生在半制动管理状态下,药品需求数量大、种类多,孩子们离家在外,生了病就要给他看,离开了父母的温暖,要让他感受学校的温暖”,杜兴荣医生坚定地说,“我们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群起了很大的作用,4个年级4个群,里面都是学生干部,班里的同学们有什么身体不舒服的,可以直接在群里咨询大夫,一些小毛病、慢性病甚至可以直接线上问诊。”
在校医院一楼大厅,还设立了隔离问诊区域。一层玻璃阻隔了医患双方,却隔不断关怀,从27日起,每天大约有百余名学生前来进行慢性病诊治和急性病诊疗,坐诊的大夫为他们提供了普通门诊、慢病开药、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
还有不少同学需要一些较难买到的特效药,校医院的药品储备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用药需求。发现这个问题后,学工部为急需采购药品的学生制作了在线表格《陕西科技大学学生药品信息登记表》,学生每天18点前填写、提交购药需求,学工部的臧晓辉老师作为负责人,紧急联系校外正规药店购药,确保学生第二天就能拿到所需药品。
臧晓辉带领阳光助学中心防疫突击队的部分同学共同承担着这项购药工作,“每天下午6点之后我先要整理核验表格中的药品,如果属于疫情期间不允许自行购买的‘一退一止两抗’ (咳嗽、发烧、抗菌素、抗病毒)四类药品,就要把信息反馈给学生所在宿舍的‘层长’,由他们向学生做好解释说明的同时进一步关注观察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然后,我要把整理好的药品需求和药店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因为同一药品名存在不同的厂家、规格等不同版本的药品,我们要一一给学生打电话沟通确认,逐一核对这些细节。药店工作人员将药品配货完毕后,阳光助学中心防疫突击队的学生还要对药品再次进行核对并按照公寓进行分类。因为涉及到用药安全,我们会在装药的塑料袋上写清学生的姓名、电话、宿舍号,反复核对、逐一检查,绝不能出现药品分装错误的情况。最后,各公寓的党员先锋队志愿者将本公寓药品领回后由公寓专班老师进行发放。”截至1月7日,通过这种方式已完成600余人次的购药工作。
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封校期间,个别同学因疾病的特殊性和突发性,需要外出就医,学校并不固步自封。校医院能解决的不出校门,校医院解决不了的外出送诊。
1月3日上午10点,学校一名大三男生下楼梯时不慎跌倒,右脚踝部红肿、疼痛,被同学们背到校医院,坐诊的史大夫先查验了其核酸检测报告,再为其进行拍片诊疗,诊断结果为右侧踝关节外肌腱副韧带拉伤,为他开了三七伤药片等内服外用药。
电控学院研一的刘同学身体不适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不见好转,向辅导员求助后,所有让她顾虑的问题全部迎刃而解。预约好就近的接诊医院,填写了外出就诊登记表,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办理好社区出入证明,1月2日一大早,刘同学所在宿舍的“层长”、辅导员张晓和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任欢一起陪同她前往西安市第三医院。为了方便学生,更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路途中接触校外人员的风险,张晓开着自己的车当起了学生的“专车司机”。虽然按照疫情防控政策,两位老师没法陪同小刘就诊,任欢、张晓还是把学生送进了医院大院里,目送她走进门诊大楼。任欢说:“随着工作的推进,现在送学生外出就医的流程已经非常顺畅高效,非隔离学生和居家隔离学生外出就医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我们也可以预约学校车队的专车送学生看病,很方便。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学生共同努力。”
学校车队的姚强师傅就专职负责送学生外出就医,每天驾驶学校专车送诊,忙碌的时候一天要送10多趟,为了节省防疫物资,他有时候不愿脱下防护服吃饭,有同事劝他吃完换套新的,他却摆摆手,“算了,时间紧,我赶紧把学生都安全送到再说。”
除了常规的外出就医,还会遇到学生有急诊医疗需求的情况。1月5日凌晨1点,4公寓有名学生因输尿管结石腹痛不止、痛苦难忍,待校医院简单处理、120救护车紧急来校后,4公寓专班的辅导员李丹清、贾谋两位老师毫不犹豫踏上救护车,全程护送学生到医院。第二天一大早,两位老师又出现在了自己所负责的公寓楼层内开展工作,学生们并不知道,两位老师刚刚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未曾合眼。
生活服务
“校内大小8个超市,种类多、价格稳,同学们没有哄抢的必要”,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强微笑着说,“最热销的产品是桶装方便面,我们有针对性地补充货源,采购了4100多箱、将近5万桶方便面。”
大学生综合服务楼位于大学生生活区西北角,共有3层,每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层是综合超市,二层、三层是男女生浴室、理发馆、眼镜店,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各项生活需求。从12月22日晚以来,这栋大楼42名工作人员就进入紧急战斗状态,他们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学生提供各项生活服务。
大楼里最繁忙的地点在科大超市,从12月22日晚“战斗打响”,忙碌的状态就再没有停止过,超市13名女员工开玩笑地自称为“娘子军团”。每天4次对全部货架进行一次防疫消杀,每天要进货120多种,补货30多次,每天要在所有货架之间提醒同学们保持安全距离,每天要清理商品包装垃圾上百斤……从早上8点开始营业到晚上9点打烊,所有员工都身兼收银员、理货员、保洁员数重身份,9点打烊后,超市经理柳敏霞才开始带领员工们清点货物,为次日的营业做准备,连续两星期的高强度工作,她们累得浑身酸疼。最难的工作是之前从没有经历过的无接触配货,送货师傅穿着防护服来送货,把货放在超市准备好的场地就离校了,理货员要核对清单,一件一件清点、查验,工作强度非常大。柳敏霞朴实地笑着:“累也就这几天,孩子们关在学校出不去,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疫情期间,我们超市保证做到三点:一是商品花色品种不少,二是绝对不涨价,三是防疫措施跟得上!”
“战时”状态,超市、快递中心变成了“战场”,也变成了“宿舍”。到了晚上,科大超市工作人员在货架中间打地铺睡,快递中心工作人员在快递点打地铺睡,地板很硬,可是大家累得倒头就睡着了。
洗浴和就餐的时间一样,同学们在就餐时间持公寓出入卡出门,先洗澡、购物,再打饭回宿舍,保证每间宿舍每天至少有3名学生可以洗澡。学校的大学生浴室良好的硬件设施为防疫打下坚实的基础,接待大厅干净整洁,排风排水效果良好,学生浴室共有420个独立隔断洗澡间,每间隔断里面干湿分离,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可接待4000多人洗澡,保洁人员每天3次对浴室大厅、全部隔间、理发馆进行一次全面防疫消杀。理发馆各个座位之间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每天接待上百名同学前来理发。
两万多人聚集的大学校园,平时日平均产生生活垃圾量为15吨左右,疫情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接近30吨,校园管理中心126名保洁员的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了一倍。
12月22日晚,保洁员们带着各自的铺盖、生活用品来到校园,晚上,他们有的睡在教学楼教师休息室的沙发上,有的在临时安排的宿舍打地铺;白天,他们默默无闻地在校园各处辛勤工作,有的在学生公寓清理成堆的外卖盒、塑料袋,有的在校园垃圾回收站喷洒消毒药水,分片包干了全校89万平方米的保洁任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校园美容师。
校园管理中心负责人王刚说:“垃圾清运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们率先向城市管理局申请,为学校的垃圾清运车办理了通行手续,把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运往30公里以外的垃圾焚烧厂。疫情期间,所有保洁人员先要对垃圾进行防疫消毒,经过消毒的垃圾再统一送至校园垃圾回收站进行压缩—装车—清运,每天要运送4趟左右,工作人员每天6点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才能送完最后一车垃圾。”
文化娱乐
稳军心,鼓士气。如何在满足好学生们的吃饭、洗澡、就医等生活需求的同时,在宿舍楼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温馨、安心、暖心的氛围?如何在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学生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激发大家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士气?在清晨六点进驻公寓,连续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的快节奏、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中,专班负责人、楼长、层长们集思广益、妙招频出。不仅以公寓为阵地,开展了宿舍健身打卡、宿舍灯光秀等文化娱乐活动,还通过网络平台矩阵创作推出了一系列以抗疫为主题的短视频、专栏推文等网络文化作品。
“亲爱的全体一公寓学子们,欢迎收听今天的‘一起战役,每日播报’,今天的节目内容图文版也将通过微信群同步推送,欢迎关注。首先为大家介绍用餐事项,为了照顾到全校学生的用餐时间,明天我们公寓的用餐时间进行轮换,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是五公寓‘吾爱吾城’广播台,欢迎您在每天下午六点准时守候收听,接下来为大家播读一位父亲写给处于西安封校生活中的大学生女儿的一封家书。”
宿舍楼广播“声声入耳”,抗疫正能量“声入人心”。各个宿舍的楼内广播除了通知核酸检测等重要事项,还纷纷办起了资讯丰富、形式新颖的广播节目。通过楼内广播发声的有公寓专班辅导员,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大家服务的播音专业学生,还有积极参与“元旦‘新’愿电台跨年活动,“我声唱我心”的一公寓广大同学。
“12月31日,我们公寓通过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展后台留言点歌、现场唱歌送祝福的活动,除了现场邀请到十几位爱好唱歌的同学倾情献唱,很多同学遇到自己会唱的歌,都主动从宿舍跑到一楼广播站,用歌声传递力量,用歌声送去祝福。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时间,后台点歌参与人数就多达262人。”活动当天热烈的场面令“层长”吴书强记忆犹新。
往年的元旦,同学们或是返家与家人团聚,或是和好友在外游玩,今年虽然活动范围受限,但老师、舍友围聚身边,这一家人却是整整齐齐,各个公寓专班的老师都在公寓内全力营造喜庆的过年氛围。“我们很早就开始着手,辅导员们跑遍了学校里的大小超市买红纸,最后学校里的红纸都快被我们公寓买完了,还有其他‘楼长’打来电话问我借红纸。”五公寓“楼长”安玲提起这些,一心想着给五公寓354间宿舍贴满对联的辅导员忍俊不禁。
“还是受条件限制,所以我们只能买A4红纸,作四字对联,像‘奔赴山海 保持热爱’‘独占鳌头 一举夺魁’‘心之所向 未来可期’,这其实都不能叫对联,但是满满的仪式感满含着我们对学生的祝福和期许。”“层长”任旭指着贴在宿舍门上的对联向记者介绍,“31号当天,我们把对联和‘福’字还有一些糖果一并送到每间宿舍,这个年过得很难忘。”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半制动生活下,虽没有办法为同学们组织线下的人文社科讲座、报告会,但利用好线上平台优势,却能在短时间内汇聚起一批全国顶尖的专家名师为疫情防控中的师生送上精彩的文化盛宴。1月3至8日,连续5场,由教务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校团委联合举办的陕西科技大学“至诚至博云讲堂”接连在线上开讲。第一场报告是由南京师范大学王磊副教授作的题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察和思考”的报告,活动反响非常热烈。从第二讲起,受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委托,讲座就依托由我校承建的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平台,作为“一网秦深”——陕西高校云端人文大讲堂的内容,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讲。“1918大流感的全球传播、应对及当代启示”的报告启发青年大学生以史为鉴,以科学理性的心态看待疫情;“学习党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报告将党史教育和现实问题分析联系在一起,让师生树立起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坚定信心和勇气;“隋唐长安城”的报告让同学们在按下“暂停键”的西安城里加深了对“长安城”历史变迁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了守望“我的城”的勇气和力量;“新主流电影创作谈”的报告带领同学们走进主旋律影片的细节创作之中,通过解读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发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半制动生活挡不住同学们读书的热情,没法去图书馆借书,想看纸质书怎么办?通过图书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书蜗智慧服务系统”,动动手指就可以进行图书检索,确定好想要阅读的书籍相关信息,线上填写一份预约表单,就可以坐等收书。图书馆内,图书预约服务专班的老师们及时梳理表格内容,在馆内查找书籍,按公寓分类整理打包,一捆捆“精神食粮”送往各个公寓,楼内的学生志愿者在学生们领书时协助大家完成线上借阅手续。《平凡的世界》《红与黑》《百年孤独》,一本本文学名著在半制动生活中以经典的力量助力同学们抗疫;《英语语法大全》《经济法基础》《传播学教程》,一本本教材教辅在线上教学阶段助力同学们学习不断线。“疫情期间我们也不用还书,图书超期的话学校会帮我们统一顺延,让我们放心阅读。天气好的时候,我和舍友一人拿一本书,坐在阳台上边喝茶边读书,别有一番滋味。”轻工学院李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疫情挡不住同学们迎接新年的热情,没法聚集,却想一起欢度跨年怎么办?12月31日晚,由学工部、研工部、网络思政中心、校团委联合主办的“吾爱吾城•守望长安”网络元旦晚会通过“陕西科技大学”“SUST云科大”“陕科大易班”等微信、抖音平台火热上演,为疫情防控中的科大校园带来了新年的希望和祝福。
“2021的时光即将画上句号,2022的脚步马上就要迈开,但此刻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你们在宿舍,我在家里,这‘迫不得已’的慢节奏和所有的负重都是为了阻断疫情,呵护生命健康。”校长李志健在晚会开篇发表了情真意切、温暖人心的新年致辞,向全体大学生送上祝福和鼓励。李校长虽然是在自己家中通过手机自拍录制的视频,但他特意在背景墙面上精心布置了三面小国旗,贴上了大红“福”字,将新年氛围感“拉满”。
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演出服,同学们却有一颗颗火热的心,观众们却收获了比平日更多的欣喜与感动。在当晚在线观看直播的4.5万人次中,校长李志健绝对是最忠实的观众,他全程观看了整场晚会,没有错过公寓互动连麦接龙、我向家长报平安等任何一个环节。
“这世界那么多的逆行者才是我们最该敬的人,被保护的我们也从来不用忍受饥寒交迫。至诚又至博,勇敢又执着,这城市那么多的人没人畏惧过。”由“六公寓战疫六点半”工作室出品的自制歌曲MV《这科大那么多人》打动了很多师生的心,歌曲中的这段Rap说唱词就是赵堃同学的真情流露。
白天的宿舍楼内不够安静,满足不了歌曲录制需要,6名负责演唱的男生就选择了晚上录歌;在整首歌曲只剩4句就要录制完成时,电脑录音程序却突然崩溃,无法继续工作,那就用手机补录这几句,再通过剪辑软件和电脑录制的演唱合成在一起;没有声卡,就四处去借;没有吊麦话筒,就把小话筒绑在晾衣杆自制一个;没有灯光设备,就满宿舍楼找了个有暖光的小台灯用来打灯。面对六公寓的工科男生,公寓专班的老师们原本对节目的组织筹备没抱太大希望,但公寓群内“召集令”一出,学生们立即主动报名,说一定要把科大人的抗“疫”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封闭管理的宿舍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学生们比平日里爆发出了更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歌曲MV成品出炉后,六公寓专班所有的老师和9位主创学生一起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视频做最终的检查,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最后一帧画面定格,所有人都不由得鼓起了掌,还有人不禁湿了眼眶。“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中,在同心抗疫的生动实践里,战‘疫’不仅成为学子最动情的思政教育平台,让他们齐心协力,爆发出克服困难的无穷力量,就连身为辅导员的我,此时也被学工队伍‘战时’公寓专班中,来自各个学院的学工人劲儿往一处使的凝心聚力深深震撼着。”在“层长”沙颖洁看来,她和她的“00后”学生们都在这次的抗疫生活中快速成长着。
报告省委、报告教育厅,报告全体家长,截至今日,陕西科技大学校园依旧安如泰山,全校21477名大学生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学习平稳有序!
众志成城、携手共进,我们相信寒冬终将散去,春日终会来临!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