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点·“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十三五”期间,新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总计超500亿元
2012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累计支持173所中西部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余项,“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
截至目前,教育部组织12个联盟组织和单位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万门慕课以及小规模定制课程服务,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教学,占西部高校的97.3%,学生参与学习达1.63亿人次
教育部共选派900余名干部到中西部高校挂职工作,9700余名教师到受援高校开展交流活动
中西部高校共选派3800多名 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挂职锻炼、8800多名 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
数据来源:教育部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召开的第三场“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新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促使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土地、编制等支持大幅提高,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大幅增长,总计超500亿元。
“教育部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重要指示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战略实践,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政治任务。”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近年来,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抓统筹,汇资源
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成长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青海大学连续实现学校发展的“三级跳”。青海大学的“脱胎换骨”是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吴岩介绍,教育部抓统筹,汇资源,先后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水平。
自2012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程以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为目标,重点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办学措施和信息化建设,累计支持173所中西部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余项。“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
自2013年起,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实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2018年,该项工作正式转为部省合建机制。
“十三五”以来,新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共建促使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土地、编制等支持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大幅增长,总计超500亿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共建带动中西部各地政府投入建设资金超190亿元。
“20年来,在教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倾情倾力支持下,青海高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促进了青海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岩在发布会上说。
自2001年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以来,119所中央部属高校和东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实现了西部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通过对口支援,教育部单独划拨定向单招博士指标4507个、硕士指标1522个,为受援高校教师提高学历开通绿色通道,极大提高了西部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和内涵式发展水平,实现了招生规模、科研经费、学位授予点数量等办学指标的快速增长。
抓基础,优结构
相距5000公里,依托线上平台与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上海市精品课程、华东理工大学的无机化学课程原汁原味地隔空“搬”到喀什大学,两校学生共同上了一学期的“无机化学”。自2015年起,喀什大学陆续引入线上课程,至今已开放通识教育线上课程近2000门次,极大地改善了学校通识课程资源和师资缺乏的局面。
这得益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慕课西部行”计划。教育部先后组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12个联盟组织和单位,向西部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截至目前,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万门慕课以及小规模定制课程服务,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教学,占西部高校的97.3%,学生参与学习达1.63亿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造血”功能。
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方面,中西部高校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西部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万余个,增设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粮食工程、藏药学、资源勘查工程、边防管理等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急需紧缺专业。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对口支援,教育部共选派900余名干部到中西部高校挂职工作,9700余名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受援高校开展实地授课、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中西部高校共选派3800多名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挂职锻炼,8800多名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
抓重点,补短板
2018年,经过5年本科、3年规培,作为遵义医科大学定向全科医学生首届毕业生,李田书回到贵州凤冈县琊川镇中心卫生院,做起了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乡亲们发现,自从镇上来了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很多过去乡镇治不了的病都能治,再也不用出远门到县、市医院看病,省了钱,减了痛,治了病。“城里医生多,不缺我一个。乡亲们的健康,需要我守护。”李田书说。
遵义医科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高校,于2010年开始培养定向全科医学生,10余年来,已招收2147名学生,700名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服务,其服务点覆盖了全省86%的县区市。“我们实现了毕业生100%履约、100%入编、100%落实待遇的‘三个百分百’的好成绩。”发布会上,遵义医科大学校长刘建国说。
加强中西部卫生健康人才供给是中西部高校的重要使命。教育部积极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提前批次招生等方式,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上得来”。形成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保证了“用得上”。基本实现了定向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已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7万余名健康乡村守护者,确保“下得去”。
吴岩表示,下一步,教育部要在国家战略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适度打破省域的行政区划,综合考虑地理、交通、产业、文化和自然禀赋的因素,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互补、引领作用强劲的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
一方面,将推进高校集群发展,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建立专业集群。引导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对接平台,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
“此外,我们还将全面启动省部共建2.0,加强与中西部省份开展共建地方高校工作,强化任务牵引、实质支持、动态调整,推动省部共建工作纵深发展,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吴岩说。(本报记者 欧媚 董鲁皖龙)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8日第1版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教育
上一篇:教育部:已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7万余名定向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