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243条短视频、136小时直播、5部微电影……
这是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1806班“韩城市文旅项目短视频推广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
吴鸿蕊作为此项目的带队老师之一,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吴鸿蕊清楚地记得出发的那天是2021年3月17日,“有点突然,但学校黄藤董事长的话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和鼓励”,吴鸿蕊说。
作为全校首批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35名“尝鲜者”,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校长黄藤对他们抱有很高期望。在出发仪式上,黄藤代表学校作了重要的动员讲话。黄藤说:“大学生应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拥有一定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我们启动的‘数字创意融媒体智慧学习工场’走在外事学院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努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为了人人成才的梦想
因为广播电视编导1806班是先遣队,所以没有任何前者经验可以借鉴,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在创新。
“在出发前我其实是有担心的”,吴鸿蕊说,“毕竟这也是我第一次带队,无论是在安全保障还是在班级管理上,都要比学校里面更为复杂和严格,老师注定要付出更多。”
吴鸿蕊担心的问题,学校其实有着十足的把握。
为了迎接接踵而来的各种挑战,西安外事学院和韩城市政府、实习单位均早早做好了各种预判。在安全保障上,校方派出有两名带队老师,其中一名为专门的安全老师。实习单位也派出有三名老师,联手校园专业课指导老师一起,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上的指导,同时负有安全责任。而在单场实践中,组织者会设点部署人员,以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在班级管理上,学校制定了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学生虽然身处社会,但依然有明确的上、下课时间,有晚上住宿、就寝规定,以及严禁饮酒等约束性规定。
其实,对于赴校外开展实践教学,感到有挑战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参与主体——“00后”学生。作为“00后”,学生从心理上还未成熟,面对马上要接触的社会,有人恐惧了。
出发前,35名学生当中的一位男同学表现出了抵触。吴鸿蕊很快发现了他的情绪,便私下里与他进行沟通。通过一番畅聊,吴鸿蕊了解到男同学是惧怕自己所学技能不能很好完成实践,担心实习单位斥责。吴鸿蕊便鼓励他,之所以开展这种实践教学,就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去接触社会,去验证课堂所学,实践教学是为了人人成才的梦想。
吴鸿蕊不断给他信心:“项目制就是模拟完全进入特定岗位,提前适应本专业未来的工作。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会。”
经过几天的适应,加之指导老师不断辅导,这名男生从一开始的不配合,渐渐融入其中。
吴鸿蕊说;“这个班级给了我很多惊喜,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让这个专业的学生未来有了更多可能。”
“做这些都是为了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人文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占伊说,“作为西安外事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我们从今年开始会拓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式实习活动,实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锻炼和提高全体师生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教学拓宽学生就业路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就是要立足于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高水平、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创意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能让学生毕业后“一步上岗”?如何让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专业知识与市场有对接?
多年来,西安外事学院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致力于立足专业,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行业第一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不断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型,不断提高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这一次,政校企三方合作开展的“韩城市文旅项目短视频推广实践教学活动”,就是学校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学校强化项目式实习活动、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样板性项目。活动得到了韩城市政府和对口企业的全力支持。
杨占伊说:“这次的实践教学是分阶段、分批次、分班陆续进行,为期一年。”
2021年全年,人文艺术学院将在稳定教学基本秩序、正常实施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立足专业,面向行业第一线,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走向了文旅事业宣传的第一线,不但能锻炼提高自己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够为韩城的文旅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属实是一次难得机会。
在项目开展中,学生们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的作品拍摄,以及直播,不断地验证自身所学,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对学生的技能成长和未来就业帮助非常大”,吴鸿蕊说,“他们将来面对工作时,状态一定会和其他学校学生不一样”。
短短15天里,参与实践教学的35名学生分工合作,有导演、有编剧、有摄像、有后期制作,他们奔着同一个方向去出谋划策、去实现目标,项目接近尾声时,已创作出243条短视频、完成了136小时直播,以及交付了5部微电影作品。
实践教学延伸思政大课堂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班的实践教学改革,能为后来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专业班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杨占伊说,“未来我们会重点探索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开展网络思政是个不错的选择,学生思想上、认识上的统一很重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参与项目实践的逯琳同学最喜欢的一句话。“00后”的她,讲述身边有很多同学在实践教学中迸发出了她从未见过的闪光点。逯琳说,她看到平时沉默寡言的男同学展现出超凡的摄影能力,看到不熟悉的同学分到一组最终成为亲密无间的伙伴……她感到最为震撼的是:在党家村的一处农田附近拍摄时,大太阳下,两个女同学挽着裤脚,吃力扛着三脚架进到农田,鞋子里灌满了沙土,一待就是近一个小时,为的只是拍摄农作时的场景。她眼里那些个平日里精致、爱美,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生,成了激励她前行的榜样,她立志要克服困难,好好生产作品。
这田间地头正在发生的,不正是一堂生动地思政课吗?而像这样的思想升华还有不少。
“00后”的张兴国是一名预备党员,也是这个班的班长。在实践教学启程前,他特地带上了一面党旗。张兴国说:“旗帜是一个指向标,我是党员,所以我明白自己要承担更多责任。”
在项目开展中,张兴国出了不少力,帮了很多人,他说:“活动拉近了师生、同学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班级凝聚力更强了,我们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参加。”
副班长张鑫和张兴国有着相同的感受。
“希望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更对我们的心灵成长有很大帮助。我们应该更懂得该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而不是让我们缩在‘象牙塔’里不经历风雨”张鑫说。
如今,“00后”成为了大学的主力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更新的需求,对于“00后”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逐渐成为主流,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形式新颖,更能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任务,学校要将学生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合理转化到实践中去,同时还能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散布在田间地头的正能量去延伸思政大课堂的鲜活素材,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实践教学改革是篇大文章,西安外事学院坚信行稳致远。同样是35名学生,来自学校学前教育18级的同学们,接续启程赴西安藤信幼儿园,他们的实践教学项目开始了,他们为未来留下了更多可能。
编辑:陈明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曲江教育局组织召开学前教育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