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反观·踔远--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在线启幕。
西安美术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高水平艺术院校,拥有一流专业和雄厚师资,“长安画派”、“黄土画派”更是代表着新中国人物画标杆。同时,学院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独特艺术面貌和影响力的知名艺术家,并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艺术梯队。在新时代发展中,学院努力寻求用美育化人、用美术讴歌的展览新途径。通过举办“反观 • 踔远——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一方面展示学院扎根时代、传承红色美术基因、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阐释新时代重大现实意义的创作目标,另一方面反观内省,全面审视学院创作的发展历程。
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全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专业教师作品1350多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艺术语言描绘新时代华彩篇章,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微信扫二维码进入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
展览海报
展览前言:
西安美术学院现在的校门,是由长安县兴国寺老美院旧址拆迁复制的。校门整体为欧式风格,其中带有前苏联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八根希腊式柱础支撑起两层门楣,边饰有象征艺术的玫瑰与中国式的吉祥云纹。门楣的正背,分别镌刻着毛泽东书体的校名和仿效鲁迅书法写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七十年过去,进进出出,大门依旧。对于西安美院的学子来说,走进来染上了“红色基因”,走出去又记下了“大鲁艺”的警句。“门”被看作是家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一个大家族历史的象征。前辈的用心,就是为今天建立坐标,为一代一代的师生找到了家的方向。——与中国新美术的发展同步,这就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前世今生。
美术学院是艺术教育的综合体,美术创作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作品作为检视一所学院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尺,它也汇集并呈现着大批人才培养的成果。西安美术学院依靠着一代代美术教育家的不懈追求,通过一批批作品的叙述,才得以在国内获得广泛的影响力。
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美术图谱里,不可或缺的是西部画风的存在,因为这是一处精神的高地,在其风格的背后,我们能够领略到陕西地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还有那深藏着的古代艺术的历史文脉。从北部沙漠、黄土高原,到中部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由秦岭以南的秦山巴水,汉江两岸以及丹江流域所形成的地形地貌,使这块土地坚实、深厚、宽广,记录并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
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常会用心感知华夏文明发祥的源头,感悟由神话传说到半坡文化的兴起,再到周、秦、汉、唐正统文化基因的传承。那些被劳动者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保存着丰富而古老的民俗文化遗产,见证着非遗文化的诞生与流传,成为地域性民间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借助思想的力量,革命运动与大众文艺相结合,反映出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政治环境中所形成的群体政治心态,最终成为了中国革命文艺传统。
如果说地域是滋生形式和风格的先决条件,文明代表着艺术生活的缘起,那么“革命”就是开放的精神支柱。时间的绵延,仿佛走进了空间再造的演进之中,新时代的“丝路”畅想,紧随着的是创造的快乐。我们的作品样貌,我们的精神诉求,也无一例外地是要在这样的维度上扩展的。
“反观”是内省,是“以众人之见来观”,也是通过新媒介扩大我们的视野的路径。敢于正视现实,从而达至克服贫乏平庸的彼岸。“踔远”是一种状态,体现出一种能力,也是以振奋的精神,跳跃的力量,重新出发的姿态。
始于1949年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西安美术学院作为奠基者和创造者,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对我们而言,传统,并非内涵空洞的概念堆砌;遗产,不再是滞留博物馆的遗骸。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了我们在新的时代正视传统的态度,并且成为今天促使我们转变观念再出发的信心所在。
传承与创造具有连续性,两者并不对立。或许,也正是有了对这种关系的纠结与徘徊才生发出创新意识。艺术创作在提炼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经由现代文明的洗礼,必将产生突破性创造性成就,已是不争的事实。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站在时代的前列才有发言权,只有融入当代社会生活的洪流中才能卓越。
追求卓越是西美人的信念。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朱尽晖 )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启幕礼献建党100周年
上一篇:鲲鹏展翅今朝志 万里乘风六月歌——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举行2021届高三成人礼暨高考冲刺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