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中学动态 > 正文

传统家长会过时了? “祖辈家长”适合参加吗?

中学动态 北京日报 2020-12-14 10:37:05
[摘要]近来,宁波一小学召开家长会,别出心裁地提出“让爸爸参加”,引发人们对这种家校沟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参加家长会的妈妈为何会比爸爸多?爸爸的缺席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吗?

  近来,宁波一小学召开家长会,别出心裁地提出“让爸爸参加”,引发人们对这种家校沟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参加家长会的妈妈为何会比爸爸多?爸爸的缺席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吗?“祖辈家长”与老师难沟通的问题该怎么化解?传统的到校参加家长会是不是过时了?

4879-kffctca6491016.jpg

  问题1

  学校为什么要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一种传统家校沟通方式,延续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家长认为,当下通讯手段这么发达,孩子在学校的事情老师可以随时与自己交流,没必要让家长专门到学校去开会,何况有的学校家长会一开几个小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学校为什么要召开家长会,这种形式是不是过时了?

  帮助家长了解自身教育得失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教师 李建军

  对于家长会,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态度和感受。孩子优秀的家长喜闻乐见,积极看待;孩子成绩差一些的家长心中往往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和孩子会受到批评。事实上,家长们应该放平心态,因为家长会是一次难得的家校交流的契机,是了解孩子和调整亲子教育方向的独特平台。

  首先,家长可以更充分地了解班主任和班集体的风貌。平时,家长们忙于工作,不一定能及时全面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会可以让家长近距离地了解和认识孩子的学习环境。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导人物,通过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班主任的带班风格、对学生的日常要求等信息,从而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主任也是班级信息中枢,掌握孩子全面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习惯及心理信息,家长可以通过班主任来全面了解孩子的状态。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各科老师的家长会分享,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水平、优缺点、改进方法,整体把握孩子学习状况,及时科学地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在家长会上,各科老师还会介绍学科特点、要求以及如何学习好该科目的方法,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比如老师会向家长分享如何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和审题答题,以及升学政策的变化等,家长听后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应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自己作为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得失,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通过孩子的优劣得失,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更好地帮助和改善孩子学习和成长状况,家长需要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我。我也是个班主任,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我都会邀请部分优秀家长进行亲子教育经验分享和交流,主题涉及“与孩子共同成长”“学会倾听”“亲子教育小妙招”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效果非常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总而言之,孩子健康良好地成长需要家长、孩子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三者方向越一致,力量越强大,孩子的成长进步才会越高效。而家长会就是这样一种总结经验、克服难题、明确方向、加强合作的重要契机。

  问题2

  应该“召唤”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吗?

  近年来,中小学、幼儿园家长会一般都是孩子妈妈参加得多,孩子爸爸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缺席,这种现象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现状。教育孩子的重任为何多落在妈妈肩上?爸爸的缺位会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被缺失”的爸爸应该正位

  北京小学首席班主任 马兰

  近年来,家长会大多是妈妈参加,而爸爸会有各种理由缺席,或者说“被缺席”。参加家长会的妈妈比爸爸多,已成为当今中小学家长会的一种常态。在我25年班主任生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家长会,全班只有一位爸爸参加,当时我们还一起为这位“伟大”的爸爸鼓掌。

  有句话这样说:母爱是“滴水穿石”,父爱是“点石成金”。在我看来,父爱更须“滴水穿石”,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人们在歌颂母爱事无巨细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父爱应有的细腻,从而让爸爸们心安理得“退居二线”,这实在不应该。

  爸爸“被缺失”,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导致家庭教育失衡。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爱和父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都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须的条件。依然记得很清晰,我几年前教过的一个女孩,因家庭问题有三年多时间没有和爸爸相见,导致这个女孩敏感、冲动、爱动手打人,尤其是和男生发生矛盾时会显得脆弱而暴躁。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就有着一位强势的母亲和一位习惯逃避的懦弱的父亲。于是,剧中女主人公用了20年拼命逃离这个家庭。现实生活中,问题较多的学生背后往往也可能有着问题家庭。“不行,他爸还不够添乱的呢”“他爸根本不懂”……记得我与一位妈妈谈话,引导她让孩子的爸爸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而她都在向我描述一个啥也不会的父亲的样子。其实,孩子的父亲很想参与孩子的教育,但常常因为和妻子教育观念不一致发生争吵,父亲为了躲清静,索性放手不管了。于是,这个孩子在缺失父亲的管教、约束和引导的家庭教育下,成了班中问题最多的孩子。

  从实践来看,父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缺失”的爸爸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的缺失,每天忙碌的父亲披星戴月地回到家,孩子早已经睡了;一方面是情感的缺失,劳累一天的爸爸瘫在沙发上看手机,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家长会让爸爸们来参加,不如说是一种号召,一种邀请,让爸爸们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坐下来聆听的方式开启陪伴之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教育从来都是父母双方的事情,爸爸的爱同样要“滴水穿石”。希望更多的爸爸加入到合力育子的队伍,那些“被缺失”的爸爸都早点儿正位吧!

  问题3

  “祖辈家长”适合参加家长会吗?

  在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中,不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的“祖辈家长”。据说,有的老师在开重要内容家长会时,并不希望“祖辈家长”参加,比如,老师要跟家长交流孩子学习英语的事,而“祖辈家长”年轻时没学过英语或学的是其他语种,可能会导致不知老师所云。对此,有些“祖辈家长”认为自己被歧视了,无奈之中也很不服气。对于这种矛盾,应该如何化解?

  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牛栏山第一中学教师 杨剑锋

  的确,有的老师在开重要内容家长会时,并不希望“祖辈家长”参加。在此,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重要内容”指的是哪些?老师不希望“祖辈家长”参加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重要内容”可能涉及学校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孩子在校的学习成长状况等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与“祖辈家长”之间存在着年龄、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两者沟通有代沟,不利于“重要内容”的传达与落实,给后续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

  我自己就是一名班主任,从我带班的经验来看,对于“祖辈家长”是否适合给孩子开家长会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教师如果机械地让“祖辈家长”一律不得参加家长会,有可能激化家校矛盾,从而达不到育人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在开家长会之前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作一些具体了解、分析,根据“祖辈家长”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考量后再采取相应的策略,“对症下药”,巧妙化解问题。

  通过与学生长期间接或直接地沟通、了解,我将“祖辈家长”分为两类:一类起着主导作用,一类起着次要作用。主导作用,比较特殊,“祖辈家长”起着监护人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学生有的是单亲儿童,有的是留守儿童;次要作用,“祖辈家长”目前和子女、孙辈生活在一起,学生的父母承担着监护人的角色。在开家长会之前,我不会直接在家长微信群(或手机短信息)里刻意提到“祖辈家长”等类似的字样,我会提前了解哪些家长能够参加家长会,同时也为“祖辈家长”参加家长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若“祖辈家长”在家庭中起着次要作用,那么学生父母要尽可能地参加家长会。“祖辈家长”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对孙辈有着慈爱之心,但是育人观念与子女有着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过分地溺爱孙辈,包管孙辈生活之事,还有重视物质给予,轻视精神养育。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自理、独立能力的弱化,加深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隔阂,从而不利于孩子个性化成长。学生的父母参加家长会,有利于其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可以进一步加强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家校沟通、家校共育。

  若“祖辈家长”在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祖辈家长”可以参加家长会,但教师要学会正确地与他们沟通。首先,无论“祖辈家长”的学识如何,教师都应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多聆听“祖辈家长”对孙辈的讲述,对于“祖辈家长”的唠叨与固执要宽容对待,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照。其次,教师给“祖辈家长”开家长会时不可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将教育原理镶嵌在故事中,注意语气与措辞,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祖辈家长”能够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

  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背后都暗含着深层的原因,这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智慧来巧妙地化解问题,从而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不可盲目、一刀切。

  专家观点

  让家访成为家长会的有益补充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谢春风

  新时代的教育面临着难得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和严峻挑战,育人的要求更高了,难度更强了,风险更多了。这要求学校和家庭在共育方面大胆创新,迈出新步伐。

  学校作为国家设立的教育专业机构,在家校协同协作育人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长期以来,中小学为完成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采取家长会、家委会、家长讲堂、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努力做好学校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共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组织家长会时,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做好同心同德育人的大文章,而以下几种关系需要进一步处理好:

  第一,情与理。中小学和幼儿园召开家长会,要把尊重、理解、感谢和虚心求教之情感体现出来,把育人中的问题解决以及对家长的教育要求放在第二位,使情理有机统一。在育人方面,学校和家庭是平等的,父母和老师承担着相同的任务。家长应该尊重、信任和支持学校老师,学校领导和老师更应该在组织家长会时体现出对家长“孩子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的敬畏和尊重,绝不能是单向的问题通报、任务要求甚至是对孩子“罪错”的“讨伐”。互尊、互信、互助的家长会,才有好的效果。

  第二,多与少。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延续了很多年,对育人来说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沟通形式多,但见面沟通意义更加重要。学校组织家长会时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涉及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家长会,要充分准备,慎重召开,一个学期至多一次。而涉及班级教育问题的家长会可以形式灵活,适当增加次数,每个学期应该保持两次到三次。

  第三,长与短。每次家长会的时间应该适度,过长和过短都会影响教育效果。我曾经参加过多个学校的家长会,对学校召开家长会的不易感同身受,家长会持续时间往往很长。建议校级和年级层面的家长会应该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而班级层面的家长会应该在一个小时左右。家长会重在聚焦,开会时间过长,积极效果将消减。家长们和老师们一样,都很不易,超过两个小时以上的家长会应该避免。

  第四,形与神。家长会要形神具备。现在,孩子父母作为职场的主角,非常忙碌,特别是孩子的父亲,往往成为家长会中的稀客,缺位家长会成为常态。甚至一些父母因自身忙碌而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保姆代替参加家长会,这必然导致家长会有形而无神。教师与孩子父母、监护人的直接沟通交流,是家长会的本质特征,父母缺位或父亲缺位,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个问题需要家校共同解决,学校应该主动想办法。

  第五,旧与新。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会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但更需要坚守教育真义。家长会创新除了体现在形式上以外,更应该在育人理念和实践上求得突破。网络技术使沟通日益便捷,但大大消解了人际交往的亲密性和深刻性。网上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的积极意义应该肯定,但传统的直接见面沟通的家长会旧而珍贵,不可替代。把家长请进学校开会固然重要,但学校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主动走进学生家庭,把微型家长会开到家里,意义更加重大而急迫。教师家访是最温暖、最神圣的教育事件,能够使家校共育妙笔生花。

  目前教育问题依然存在,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干扰不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学生的发展才会顺利。家校协同要将心比心,互相理解,更要包容别人,反省自己。一味抱怨是非理性行为,伤害的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在共育方面,家校和全社会必须达成和解。


编辑:孔令超

相关热词搜索: 传统家长会 祖辈家长

上一篇: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喜获浐灞生态区首届青少年三跳比赛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