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充电 > 出国 > 正文

中国教育“洼地”与“高地”牵手32年

出国 中国新闻网 作者:缪超 2020-10-08 21:29:04
[摘要]一个是中国教育的“洼地”,一个是中国教育的“高地”,因1988年的一份教育合作协议,紧紧联系在一起长达32年之久。

  中国教育“洼地”与“高地”牵手32年:“海安舅舅”桃李满天下

  云南宁蒗:地处横断山脉,1951年才有第一所小学,1957年才有第一所初中,1988年之前的高考,即使学生有30分民族加分,也很难考出一个大学生。

  江苏海安:距离宁蒗八千公里,濒长江临黄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著名的教育之乡。


  一个是中国教育的“洼地”,一个是中国教育的“高地”,因1988年的一份教育合作协议,紧紧联系在一起长达32年之久。

  近日,记者探访中国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过去32年间,先后有286名海安优秀教师到宁蒗支教,他们接力培养出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不少学生成功走出大山,迈入大学之门,改变了贫穷的宿命。

  1988年,宁蒗当时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却面临人才极度匮乏的境况。深感教育落后,宁蒗与海安达成“木材换人才”的“宁海之约”:由海安抽调教师到宁蒗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宁蒗则每年无偿给海安提供木材。

  当年,33名海安教师拖家带口近百人,4天3夜辗转八千公里,来到以宁蒗、海安两地地名命名的“宁海中学”,开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历史先河。

  “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遇到了海安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宁海民族中学校长李学高说,他曾是宁蒗县第一批受教于海安老师的高中生,后来考上云南师范大学。

  “那时,宁海中学不通自来水,老师要到山上把水挑回学校,再用明矾净化水……因为海拔高,带来的电饭锅煮不熟食物……学校常常跳闸断电。”李学高回忆,更让来自海安的老师们担心的是,“宁蒗初一学生的成绩水平不及海安四年级小学生,不少学生连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

  海安老师来到宁蒗,带来了沿海地区先进教学经验,“比如,每天早上有晨读,考前有预考,考后有考试分析,而且具体分析到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李学高告诉记者,他至今记得英语老师,“上课从不带课本,但哪一个单词、哪一段话在第几页第几行,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在宁海中学老师的辛勤耕耘之下,短短5年时间,宁蒗初中中考的上线率、升学率,就由原来的丽江垫底,跃居丽江第一。

  1990年,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木材供应不再紧张,宁蒗也为保持水土开始禁伐森林,“木材换人才”的“宁海之约”告一段落。但两地教育合作却在之后不断升级:从初中教育到高中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

  “宁海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培养出不少学生读了中专、中师,这些对宁蒗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从宁蒗发展的未来需求看,必须下决心办好高中。”李学高对记者说,近年来,宁蒗和海安的教育合作全力支持宁蒗办高中。

  2016年,“宁海合作”在宁海民族中学创办“海安班”,首届“海安班”2019年高考平均分高达605分,3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20年,全班高考平均分达616分,44名学生中有43人达到一本线,悉数走出大山,步入“象牙塔”。

  在宁蒗彝族传统习俗中,舅舅地位很高,可以和父亲相提并论。因为海安老师为宁蒗教育带来的巨大改变,他们如今被宁蒗人亲切地称为“海安舅舅”,受到当地极高的礼遇。李学高笑言,“海安老师在宁蒗买菜,都要比普通人便宜。”(完)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教育“洼地”与“高地”牵手32年

上一篇:听!大凉山传来“最美童声”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