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讯 > 正文

“90后”返乡青年的“归园田居”

教育时讯 新华网 2020-05-04 15:46:58
[摘要]5月,柳梢吐绿,春意融融。城马村后的一片山地鸡鸣犬吠,蜂蝶飞舞。26岁的藏族小伙王磊徘徊丘垄间,捡鸡蛋、探蜂箱,忙得不亦乐乎。

  5月,柳梢吐绿,春意融融。城马村后的一片山地鸡鸣犬吠,蜂蝶飞舞。26岁的藏族小伙王磊徘徊丘垄间,捡鸡蛋、探蜂箱,忙得不亦乐乎。

  王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人,是当地一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原本在外学习音乐制作的他回到家乡,养鸡、养蜂、种核桃,过起了“归园田居”般的生活。

  “回家发展林下经济,算是子承父业。”他说。

  王磊的父亲曾是城马村的村干部,2000年,他承包了村里300亩荒地,种核桃树,如今已是果树成荫。2011年,父亲成立了一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不料,父亲积劳成疾,2018年病重去世。在外求学的王磊回到家乡,继承了父亲的核桃林,发展林下经济。

  刚接手时,王磊对农业一窍不通。看到父亲养了1万多只土鸡,收益可观,他开始大批养鸡。然而,因养殖技术不过关,死了大半,一下子亏了近20万元。

  王磊意识到,搞农业并不容易。“要动脑子,不能停止学习。”他四处请教专家,参加培训,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购买农业保险。今年,他养了4万多只鸡,年底出栏能达到10万只,成活率近98%。

  闲余时间,他看书、上网课;一有机会,他便背起行囊,外出培训、观摩;回到村里,又将学的东西转化到地里。

  不到两年,父亲的核桃林在王磊的经营下,变得有声有色,发展出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产业链,合作社也逐渐火热,为20多个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38岁的藏族村民杨安居草去年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

  “以前外出打工,四处漂泊不说,家里三个小孩也没人照看。”她说,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收入提高,生活也方便了不少。

  2018年,王磊注册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旺森藏珍”,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销售本地农产品。仅半年时间,营业额超过14万元,最好的时候,不到一个月卖出了8万多枚土鸡蛋。

  王磊发现,纯天然原生态的农产品是紧俏货,只要品质好,根本不愁卖。

  和传统农民不同,王磊脑筋活络,善于开拓市场。父亲当年种的核桃林,虽然产量高,但成本也高,利润薄,很难赚钱。偶然间,他得知核桃外果皮能染色,便和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在果皮中提取植物色素,做染发剂。

  “以前以为核桃外果皮没用,还不好处理。这样一来,也能创收。”他说,最近,他正在和外地公司对接,准备投产。

  2019年,王磊带领合作社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业共创收140多万元。最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观光走廊、亲子农场和休闲体验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促进农旅融合。

  “做一个‘新农人’,一定要热爱农村,如今我们的农产品销路已经打开,下一步还要提升品质,让更多乡亲共同致富。”王磊说。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90后”返乡青年的“归园田居”

上一篇:陕西18岁学生志愿者援鄂59天 只因钟南山那句话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